-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生物总复习(基础回顾 考点透析 实验导航 走近高考)第二单元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拔高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1.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下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a~d四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在下列哪两个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 A.c~b B.a~c C.a~d D.d~c 解析:做此题的关键是一定要注意参照图像,看a、b、c、d与参照图像相比液泡大小有何改变,若液泡增大,则说明细胞吸水,若液泡变小则说明细胞失水。根据液泡变小的程度,可判断出细胞失水的程度,从而可判断出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是a~d。 答案:C 2.(2013·深圳三中月考)(双选)某同学在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 绘制的图如右图所示,针对图示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B.原生质层是指2与3之间的细胞质 C.此时4内液体浓度大于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 解析:图中所示细胞为质壁分离状态,但不能确定是正在分离还是正在分离复原,所以A正确;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所以B错误;如果该细胞正在进行质壁分离复原,则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如果正在进行质壁分离,则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所以C错误。 答案:AD 课题7:研究性课题 1.研究性课题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内容:①确定课题名称;②制订研究计划,包括时间安排、成员分工等;③收集并整理有关资料;④设计并实施研究方案;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⑥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归纳法等。课题研究方法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2.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通常表述的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探究,并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 课题名称要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要体现实验研究的目的。 课题名称的格式有“×××的研究”、“探究×××的影响”、“探究×××的关系”、“关于×××的实验”等。 3.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时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课题名称: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 自变量:蔗糖溶液浓度。 因变量:是否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依题意“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失败”,故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蔗糖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确立了实验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后,在探究它们关系的基础上即可确定实验课题。 走 近 高 考 题组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考查 1.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解析: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水分子通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洋葱表皮细胞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说明细胞失水了。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吸水且细胞液应该小于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答案:B 2.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6 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解析:3 h后,两组幼苗重量均已低于开始幼苗鲜重,即发生了萎蔫,一方面是因为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另一方面是因为放在比根细胞浓度大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根系从一开始就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 ,6 h后甲组幼苗鲜重增加说明根细胞吸收的水分比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根细胞内离子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应在6 h前就开始了,只不过根细胞吸收的水分比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少,所以鲜重还是在减少。根细胞内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的离子数量在增多,而吸水量也在增加,根细胞内离子浓度在变化,而根外溶液离子被吸收和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