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复习总结-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工业 丝织工艺高超 陶瓷业发达 (蜀锦) 越窑:青瓷 唐三彩 邢窑:白瓷 一、经济的繁荣 纺织业品种繁多 邢窑白瓷 越窑青瓷 三彩骆驼 三 彩 女 立 俑 三 彩 武 士 俑 商 业 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长安) 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 一、经济的繁荣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 唐都长安示意图 你能说说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 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2、唐朝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交融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3、唐朝的民族政策 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通婚 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开明的民族政策 诗 歌 杜 甫(诗圣)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代表作: 特 点: 李 白(诗仙) 白居易(诗魔) 特 点: 代表作: 代表作: 特 点: 诗圣——杜甫 诗魔—白居易 书 法 欧阳询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 特 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颜真卿 人物画 阎立本、吴道子 代表作:《九成宫醴泉碑》 特 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绘 画 山水画 王维 宗教画 花鸟画 阎立本《历代帝王像》 阎立本《步辇图》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画圣) 民族交往与融合 开放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兼容并蓄 经济的繁荣 文成公主:带去汉族先进技术、文化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仰慕汉族文化 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 多彩的文学艺术 书法:颜真卿;欧阳询 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 农业:垦田面积扩大;曲辕犁、筒车;兴修水利 手工业:纺织业;陶瓷业(唐三彩) 商业:水陆交通发达;繁华的大都市 1.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是在 (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C A 2、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3、“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 A. 洛阳 B.长安 C.扬州 D. 成都 4、古人云“棋琴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是:( ) A.杜康 B. 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 B B 5、“画圣”是指(???)? A.阎立本??B.杜甫? C.吴道子???D.孙思邈 C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 的影响 一、遣唐使 方 式:日本派使节到中国 影 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目 的: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时 间:唐朝时期 *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南 北 朝 北朝: → 东魏 西魏 → → 北齐 北周 ↑ 南朝: 北魏 宋 → 齐 → 梁 → 陈 → 隋 一、隋的统一 1.建立时间: 2.建 立 者: 3.都  城: 4.隋统一时间: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隋文帝——杨坚 589年 5.隋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1.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2.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3.隋文帝励精图治,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人口 3000多万 4600多万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洛口仓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6.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为什么能够出现经济繁荣的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起 3.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4.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公里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魏晋南北朝的选官方法: 2.科举制度的建立: 重门第,不重才能(九品中正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2)隋炀帝:创进士科,标志着科举的正式确立 3.科举制的意义: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推动了教育的发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