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队形队列》
* 一年级第二学期《队形队列》 单元实验研究体会 2008年开始江干区中小学体育教研一直在摸索单元教学,近2年的区级和校本教研活动以及区域教研交流活动都以单元教研形式开展。 杭州滨江第一小学负责《队形队列》单元 濮家教育集团负责《基本体操》单元 笕桥小学负责《滚翻、攀爬》单元 一、《队形队列》的教材分析 队列队形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而小学低段队形队列的教学更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 教学内容微调,具体对照表如下 把一上5.6.7三块内容放到二上 1.复习齐步走 2.左(右)转弯走 3.走成圆形队 4.按照各种图行走 5.绕场行进、对角线行进 1.一至X报数 2. 一(二)路纵队成二(四)路纵队及其还原 3.绕场行进、对角线行进 4.向后转 二上 把二上2. 4. 提到一下上 1.复习纵队整队 2.学习一(二)路纵队成二(四)路纵队 3.向左(右)转,向后转 4. 一至X报数 5.横队集合、向左右看齐 6.齐步走——立定 1.复习纵队整队 2.学习横队集合、向左右看齐 3.向左(右)转 4.齐步走 5.左(右)转弯走 6.走成圆形队 7.按照各种图行走 一下 备注 调整后内容 原来内容 年级 (一) 教学顺序调整之一:学习一(二)路纵队成二(四)路纵队 调整理由: ▲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 ▲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一年级的学生完全能接受教学内容 二、操作过程: 授课教师何静苹 观测评价教师陈伟琴 参加人员 滨江一小操场 实验地点 30分钟 实验时间 每班各30人 班级人数 一年级1班和3班 实验对象 授课方法: (1) 先用三步法的方法,先学会变队,等熟练后一步到位。 (2)出列的小朋友,老师通过熟悉的拥抱、摸头形式授课,孩子的学习速度就很快。 检测的要求与目标: 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变队或变队时出脚错误,注意力不集中。 听到口令后能正确的变队,但稍有不到位,没有对齐。 听到口令后能正确的变队,动作到位,注意力集中。 原地一(二)路横队变成二(四)路横队及其还原 不合格 合格 优秀 完成要求与目标 要求与目标 队列队形 学习效果检测反馈: 0% 0人 20% 6人 80% 24人 一(3)班 0% 0人 26.7% 8人 73.3% 22人 一(1)班 不合格率 不合格 合格率 合格 优秀率 优秀 班级 等级 教学顺序调整之二:左(右)转弯走 调整理由: ▲小步边行进边改变方向掌握程度很不理想 ▲90度的直角走不出来 ▲二列或二列以上的队伍,向内侧学生标齐行进不会 一年级:授课教师何静苹 观测评价教师陈伟琴 二年级:授课教师陈伟琴 观测评价教师何静苹 参加人员 滨江一小操场 实验地点 30分钟 实验时间 一年级每班各30人 二年级每班各35人 班级人数 一年级1班和3班 二年级1班和2班 实验对象 (2)小组为单位沿着规定路线与转弯处进行练习 。 授课方法: (1)练习转弯动作时,在转弯处或前方放置标志。 检测的要求与目标: 不会做向左(右)转弯动作,或脚的动作与口令不一致。 在行进过程中基本能正确进行左(右)转弯走,但不能保持队伍的整齐和适当的间距。 在行进过程中能正确的进行左(右)转弯走,并能与前后同学保持适当的间距。 左(右)转弯走 不合格 合格 优秀 完成要求与目标 班级 队列队形 6.7% 2人 43.3% 13人 50% 15人 二(2)班(对照班) 3.4% 1人 33.3% 15人 63.3% 19人 二(1)班(对照班) 66.6% 20人 16.7% 5人 16.7% 5人 一(3)班(实验班) 53.3% 16人 26.7% 8人 20% 6人 一(1)班(实验班) 不合格率 不合格 合格率 合格 优秀率 优秀 班级 等级 学习效果检测反馈: 10% 6人 40% 24人 50% 30人 预计指标 60% 36人 21.7% 13人 18.3% 11人 合 计 66.6% 20人 16.7% 5人 16.7% 5人 一(3)班(实验班) 53.3% 16人 26.7% 8人 20% 6人 一(1)班(实验班) 不合格率 不合格 合格率 合格 优秀率 优秀 班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