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语文“古典名著选”的教学例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古典名著选”的教学例谈

小学语文“古典名著选段”的教学例谈   摘要: “古典名著选段”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实际教学中时常缺失学生本位,教师不能“深入浅出”用教材,缺少课程资源的意识的学习,的阅读赏析力。 古典名著选段 存在问题 文本特质 阅读赏析力 常用课型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中,中国古典名著的占有很大的比重,比如,四大古典名著就都有选段:《林冲棒打洪教头》、《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以及在六下的“练习”中出现的《红楼梦》中关于“笑”的精彩片段等。这些文学经典理应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在学生懵懂的心田里熠熠生辉,然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以《三打白骨精》为例,随意翻开一本教参或者在网络上点击一份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外乎这样几点: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感受人物不同特点,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于是,依此推进,课堂教学环节大同小异,读文分段、批注交流,复述故事,一路无阻。可在这样的顺利中,那原本字字珠玑、处处学问的经典片段就只能与学生擦肩而过了。 细细推敲,造成这样一种高耗低效现象的原因有二: 首先是学生本位的缺失。教材是经过编者改编的,语言浅显易懂,对于处在六年级下学期即将升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来说,无任何阅读障碍,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了然于心。要达成如上的教学目标,有半节课时间就够了,何须耗费学生的阅读时间进行着已有水平的重复? 其次,是教师自身未能“深入”,缺乏文学的敏感,机械教教材。《三打白骨精》一课值得品味的东西很多,它是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上接“五庄观观音甘泉活树”,下启“黑松林三藏逢魔”。表层是师徒与白骨精的冲突,深层还有唐僧与孙悟空的师徒矛盾。而且,从叙述的角度来看,这一课还涉及小说中常见的一种手法:反复叙事,比如:“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水浒传》里的“三打祝家庄”等等。再者,除了各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文本想告诉学生什么?是就事论事的“看清敌人的真面目”,还是放到整本书里体现的“人心向善”?如果教者能够很好地“深入浅出”,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会别有洞天吧! 第三,缺乏开发资源的意识。就课文,只求读懂,不见“”。 二、文本特质及育人价值 中国古典名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这使得教材中的“古典名著选段”具有了区别于一般文本的阅读特质: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在曲折的情节体验中,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受到心灵的触动或洗礼。 “古典名著选段”这类特殊的文本除了是个“例子”,更应当是个“引子”,其最突出的育人价值,便在于对学生初步阅读赏析能力的培养 所谓初步的阅读赏析能力,经典的感悟世界。 可见,古典名著选的阅读,当的角度,资源,学生1.趣味导读,统观经典的情节2.对比品读,感受经典的语言言经典的人物魅力魅力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选读按所蕴含的丰富性,在不同的学生个体面前,更是会受到不同角度和程度的喜爱。 课程资源,发掘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