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形秋声,有色秋意
无形秋声,有色秋意
[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准备
①朗读课文三遍:一读,扫除字词障碍;二读,把握课文大意;三读,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②搜集欧阳修的生平及历代文人描绘秋的名篇佳句。
2 教师教学准备
①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相关常识。
②搜集历代文人描绘秋的名篇佳句。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出示搜集的历代文人描绘秋的名篇佳句,教师归纳补充)
举例:
1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2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8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9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10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1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12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1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4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注:许多诗句是为我们所熟悉的,有些诗句甚至出自前面版块。)
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有些诗句中的景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些则凋零,一派萧条。那么,宋代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呢?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由“秋声”而引发的一段流传千古的文思——《秋声赋》。(板书课题、作者)
二、 品读课文,注重感悟
(一)一读,集中精力,进入文本(学生自由朗读)
(二)二读,梳理字词,夯实基础(学生个别朗读)
1 重要字词:
悚然淅沥萧飒铮铮衔枚疾走栗冽砭戕贼
2 重要句式:
①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呢)
②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
(三)三读,理清层次,整体感知(学生齐读)
1 作者笔下的“秋声”是怎样的?
2 作者由“秋声”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1 “初淅沥以萧飒”到“但闻人马之行声”。
2 秋声—秋状—秋气—秋情
(四)四读,文本研习,品味赏析(教师范读)
1 第一段是用什么手法来写秋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的方法。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的具体可感。另外作者巧妙地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板书)闻秋声:急剧而猛烈(比喻)]
2 第二段从几个方面来写秋之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天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见作者写秋状之萧条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烘托秋声悲的特点。[(板书)绘秋状:萧条而凄切(烘托)]
3 作者写的是秋天,可是为什么还要提到“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明确:为了与下面的“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作对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并由此展开对“秋气”的议论。[(板书)议秋气:肃杀而刚烈(对比)]
4 为什么“秋”会有如此“余烈”?
(提示:结合相关注释自读自译“夫秋,刑官也”到该段结束的文字。)
明确:有“肃杀”之心。
追问:作者在一开始听到的秋声中,有没有蕴含这“肃杀”之心呢?
明确:有。从“铮铮”“金铁皆鸣”“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人马之声”等词语可看出来。可见,作者巧妙的把秋的形、状、气融合在了一起。
5 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明确:“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得多。因而,想想这是谁对他们的伤害,就不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美术欣赏教学.doc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研究.doc
- 新课程理念下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doc
-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学习方法一些思考.doc
-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中学生读解能力实证研究.doc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尝试与反思.doc
-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doc
-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情感因素研究.doc
-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培养.doc
- 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考.doc
-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高一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3).pptx
- 1.3 人口容量(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pptx
-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 8.3 法治社会(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pptx
-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pptx
-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讲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pptx
- 4.1流域内协调发展(第1课时)(课件)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 2.3.1 胚胎工程课件-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pptx
-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复习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