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德,教学论和教育实验开拓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秉德,教学论和教育实验开拓者

李秉德,教学论和教育实验开拓者   李秉德出生于河南洛阳市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是四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父亲喜欢学习,在私塾中念过书。母亲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不识字,但是很好的一个人,热情、善良。”   李秉德的父亲是如此地喜欢学习,在找不到工作的困难时期,就把自己的家变成一个类似私塾的地方。李秉德曾提到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很多正规学校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自己的两个女儿是怎样跟着自己的父亲学习的。后来,李秉德也肩负起了使自己的三个弟弟接受教育的重大责任,他的一个弟弟是医学教授,另外两个是工学教授。在他于欧洲留学期间,两个弟弟也在美国留学。他觉得,在这些成就的背后饱含着父亲渴望读书的热情,以及由于生活的艰辛无以实现读书心愿的那种无奈。   1919年,李秉德7岁念小学,那一年发生了五四运动。后来由于军阀混战,学校常常一连几个星期不上课。???校不上课的时候,父亲教他和弟弟、邻居的孩子们在家学习,父亲教他读“四书”“五经”中的《书经》与《诗经》。后来,他意识到当初接受的这些传统教育是多么有价值,为日后自己接受从西方引进的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念完初级中学,他考取了公立的河南大学预科三年高级中学。入学不久,他在一所私立中学找到了一份教英语的工作,另外,他还当家庭教师。1930年,他考进了河南大学,申请了河南省政府的奖学金,一年有200块钱,不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还可以给家里寄钱,供弟弟们上学。   民国时期的教育   1930—1934年,李秉德在河南大学求学。毕业后,他在自己老师李廉方主持的开封教育实验区任一所农村实验小学的校长。实验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远远高于平常的预期,从而把常规四年的初小缩短一年。   李秉德在大约62年后给我讲起他的第一份工作时,脸上变得欢快而生动。当时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访问了这所学校,并为《东方杂志》写了一篇介绍这项教育实验工作的文章。他还谈到,辛亥元老之一的李廉方是一个严格、谨慎的人,自己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李廉方不像同是河大教授的邰爽秋那样慷慨陈词,但李秉德觉得他们两人??上都有令人佩服的地方。   1936年秋,李秉德考取燕京大学乡村教育研究生班。仅用一年时间,他就学完了两年的硕士课程,然后雄心勃勃地计划尽可能多地走访各种教育实验基地。他先走访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县的农村教育基地,接着到了晏阳初所工作的河北定县,然后又去了陶行知在江苏和上海的实验基地。从上海继续向南,又到了广西和广东,最后到了香港。   在观察和思考了这些不同的农村教育实验后,李秉德感到梁漱溟的实验工作是完全建成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晏阳初的实验则来自于他在法国的工作经历和西方的思想,而陶行知则最成功地将西方和中国的思想结合在了一起。李秉德感到,他们三个都将自己的教育工作与更为广阔的政治变迁联系在了一起。这与当初他在河南大学上学时那些从美国留学归来的中国学者的夸夸其谈大不一样。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 李秉德继续学习和工作的计划彻底破灭了。他回到开封,先是继续为农村教育实验做工作,1938—1941年他在河南省的一所师范学校为新式小学培训教师。1941年5月,他担任了湖北省教育厅督学。年底,他到河南大学教育系任副教授。在抗战逃难途中,他保护了学校大批珍贵的图书。   1945年抗战结束,1946年,他通过了国民政府公费留学(全国100人)的考试,获得了去瑞士洛桑大学学习的机会。大约同时,他的三个弟弟,两个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奖学金,一时传为佳话。   李秉德只身留洋,把家人留在国内。他在洛桑大学度过了国外求学的第一年。有幸聆听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每周举行一次的讲座。当时皮亚杰是日内瓦卢梭学院的院长,到洛桑访问。第二年,李秉德决定到卢梭学院学习,因为该学院的副院长多特伦斯是一位搞教育实验的著名学者。在日内瓦学习了一年后,他又继续前往巴黎大学,在那里学习了四个月。为了考察欧洲的学校教育,了解欧洲正在进行的教育实验,他还到了欧洲的许多地方,如意大利、荷兰、英格兰和比利时等。   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生涯   1949年8月,李秉德决定回国。李秉德通过海路返回中国。在华北大学学习八个月后,被分配到了当时偏远荒凉的西北师院,被聘为教授和教务长。   学校地处兰州郊区,交通不便。但他还是全力以赴,在这所边远的学院履行着自己作为一名资深教授的责任,并在五个孩子身上培育起了单纯的热爱教育的情怀。   这个时期,他提出的“教育实习”主张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以前师范院校只有教育系才有“教育实习”,但李秉德率先在西北师院各个院系都推行教育实习,大大提高了师范生的教育技能。经李秉德等人起草,教育部发文推广,最终教育实习变成全国每个在校师范生必经的学习环节。   1957—1977年,他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