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习语中文化差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英汉习语中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习语中文化差异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习语正是语言的精华所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本文从地理、历史、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着手,分析英汉习语中蕴含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语言 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语言使用群体的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平洪、张国扬认为:“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俚语、俗语、谚语等,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义深刻的短语或短句。”历史悠久的语言都有丰富的习语表达,汉语和英语便是如此。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的表达却截然不同。下面就从中英地理环境、历史、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对比分析英汉习语的异同。   1.地理环境与习语   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往往会孕育出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语往往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以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的群体在习语表达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英国位于欧洲西北部,四面环海,主要由不列颠岛及周围的一些小岛组成,面积狭小。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凉爽。人们主要生活在地势低平的沿海地区,生活方式和海洋息息相关。英国人常年和海洋打交道,逐渐形成了一种“海的文化”,英语习语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文化。   在英语中有大量和海洋动物、航海有关的习语。例如,英语中常用鱼比喻人,queer fish(怪人);fresh fish(新囚犯);have other fish to fry(另有他事要做);swim like a fish(善于游泳);as mute as a fish(默不作声)等。未研究过英国文化的英语初学者看到此类,比喻往往感到疑惑。英国渔业和航海业发达,习语中不免有渔业和航海业的痕迹。例如: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one’s net.(抓到篮子里便是菜。)fish in the air(缘木求鱼);all hands to the pumps(所有人都去抽水,比喻“情况危急,要全力以赴”。);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未雨绸缪。)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其地势从西到东逐渐降低。山地、高原、丘陵约占中国领土的三分之二,盆地和平原约占三分之一。气候复杂多样,大部分属大陆季风性气候。中国与英国截然不同,中国陆地面积宽广,人们的生活很少和海洋联系起来。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主要从事农耕活动,天天和土地打交道,生活相对封闭,因此汉语中很大一部分习语和农耕活动有关。例如:“斩草除根”、“拔苗助长”、“不毛之地”、“良莠不齐”、“根深蒂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习语。例如,在形容人挥霍金钱时,英语表达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表达却是“挥金如土”。再如,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往往给他们带来温暖和雨水,预示春天的到来。所以英国人歌颂西风,赞扬西风。在中国却不同,西风往往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加剧了天气的严寒,犹如雪上加霜,所以中国人很少歌颂西风。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   2.历史典故与习语   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历史典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语中包含的历史典故比比皆是,如不了解习语中的历史典故,习语理解自然困难。   英国曾经被罗马人占领了将近400年,罗马文化在英语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比如:Do in Roman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appeal to Caesar(向恺撒诉说,喻指诉诸最高权力机关。)英法百年战争家喻户晓,两国之间的仇恨可想而知,英语习语中也透露出了英国人对法国人的不满。如:take a French leave(不辞而别),excuse my French(对不起,我讲了粗话)。另外,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和荷兰之间也爆发了战争,英国人对荷兰人嗤之以鼻,所有英语习语中有以下表达:go Dutch(各人付自己的账),Dutch defence(虚张声势的防御),in Dutch with somebody(得罪某人)。   汉语习语中蕴含的历史典故就更为丰富了,主要体现在成语当中。汉语中有大量的成语,每个成语都有历史典故。对于把汉语学习者来说,如果不知道成语中的历史典故,就只能对其望文生义了。比如,如果从子字面意思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