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是相等”。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校庆就是最丰盛的文化大餐,色、香、味俱全。而校庆对联则是一道最具特色、最有营养的语文美食。
【关键词】语文; 对联; 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52-01
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认识对联,但真正了解它的却很少。学校上百条校庆对联悬挂在教学楼前,似红瀑在秋风中飘逸,淡淡的墨香弥漫着整个校园,成了校园最美最靓的风景。孩子们在对联前驻足、品读、流连……他们似懂非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看着他们那一个个好奇的样子,那一双双探索的目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去欣赏这独特的文化风景;去品味语文的香甜。记得王崧舟老师说过“文化的传承从某种意义讲是真正的立人,儒家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切在哪儿?在文化当中。传承文化实在是一个语文教师非常神圣又非常艰巨的使命!”。校庆对联既有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也有现代语文的精华,让学生品析实在是难得的好机会。
1走进对联,了解历史渊源
校庆对联随处都有,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走了一圈,站在对联前让他们说说印象。他们说“很壮观”、“很气派”、“很喜庆”、“气势宏伟”、“气势非凡”……一个个优美的词汇从孩子们的口中飞出。“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对联吗?了解对联吗”学生们摇着脑袋,一副漠然的样子。于是我提议“回家后查资料去了解对联,然后比比谁知道的多”。交流时学生们有的说“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有的说“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的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过年悬挂桃符用来驱鬼压邪。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有的说“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联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对联有咏物言志,有写景抒情。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 “对联可以写在布、纸、墙壁等处,不同的事写对联的纸布颜色也不相同”……学生们发言争先恐后、交流如火如荼。此时的我是一个学生、一个听众,而他们完全成了老师,成了学者。
2欣赏对联,感受文字魅力
学生对对联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校庆对联深奥的文字很难理解,也有许多字不认识。为了配合学校校庆的系列活动,我对学生说“学校要开展诵读对联比赛,我们先小组比,然后班级比,读得最好的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比赛,你们必须抓住机会展示自己。” “你们要将所有对联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理解对联中的生字新词。比赛时能接受其他小组的检测。”我将学校打印好的几十副对联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精心准备。接下来的几天,课间常常看到学生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一起交流字词、讨论朗读技巧,他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一些反映慢的学生倆个人做着一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专注和投入,那一幅幅画面就像是在准备一场盛大的学术研讨会。三天后比赛开始,每组选一个人做评委,我将对联排号,然后小组代表抽号每人读五副。比赛时每个代表都精神抖擞地诵读着,有的还做起了动作。最有趣的是对选手的提问,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教育苍穹揽月 树育人典范春色好 下文化蟾宫折桂 立爱生榜样栋梁多”有个学生向选手提问“蟾宫折桂”是什么意思?只见小选手很从容的回答“‘蟾宫折桂’是个成语,‘蟾宫’,指月宫。原指攀折月宫桂花。后比喻应考得中。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他的回答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还有人问“华诞之日动人心魄 同窗之谊历久弥新” 中的“历久弥新”怎么理解?“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学生通过提问理解了“钟灵毓秀”、“莘莘学子”“励精图治”、“硕果累累”、“人才济济”、“白驹过隙”、“海纳百川”等词义;认识了 “毓”、“莘”“掬”等几十个字;欣赏了“朝霞喷彩 绿柳垂青 五秩年华滋树润”“红蕊含芳 洁花献玉 三千桃李沐春风”等上百条佳句。他们穿行在对联的语言文字中,享受着中华文字的香甜。
3解读对联,品味丰富内涵
对联除了语言文字外在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她深刻的内涵。校庆上百条对联,是社会各界、上万校友和全校上百名教师才智的结晶,她有太多的含义。怎样让五年级的学生去理解这些对联的内涵呢?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校庆时抽空采访对联的作者和各界宾朋,问题自己设计,过两天成果展示。汇报课上,一个小组代表说“我们采访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