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渴求,本我企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处渴求,本我企盼

独处渴求,本我企盼   摘要: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其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中深入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塑造了苏珊这位20世纪的知识女性在面对生活时心灵的孤独和困惑。本文试图通过对苏珊孤独压抑的内心世界的探索,分析了她在男权社会意识形态下努力找寻独处空间的行为过程,即对压抑着的“本我”的释放的企盼,然而在十九号房间中的独处经历并未使她摆脱束缚着她的男权意识的枷锁,而是让极度孤独的心震颤着她的灵魂,最终她在独处中走向消亡。   关键词:孤独 独处 本我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35-02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享誉英国文坛。发表于1963年的《到十九号房间》可谓是莱辛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小说以作者本人一直关注的女性问题为主题,着重于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知识女性在面对生活时心灵的孤独和困惑。在莱辛生活的这个时代,主要的女权主义批评开始扎根于土壤中,女性获得了选举权,并在社会事务中成了卓越而有成就的积极参与者,如“保健、教育、政治、文学”(Charles E. Bressler,1999:181)等领域都出现了她们的身影,然而女性虽然在社会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事实上她们在这些领域中并未赢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仍旧处在男权统治的桎梏中。而这种桎梏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圣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歧视女性的端倪,将女性的诞生看作是源自男性的一根肋骨,并“将人性的堕落这个罪责归于夏娃而非亚当”(Charles E. Bressler,1999:180)。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性别歧视绝非偶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断言说“男性天生就处于优越的地位,而女性则处于劣等地位;男性统治女性,女性受男性统治”(Charles E. Bressler,1999:180)。踏着亚里士多德的足迹,宗教领袖和哲学家托马斯·阿圭奈和圣·奥古斯丁宣称女人是“不完善的人”(imperfect men)。几个世纪以后,达尔文声称“女性有一种属于过去的低文明的特性”(Charles E. Bressler,1999:181)。然而,自从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的《为妇女的权利而辩》(1792)登上文学历史的舞台后,人们便开始听到各种反对男权道德规范的声音。女性不再满足于社会赋予她们的无足轻重的“他者”(the Other)身份,想要冲出“家庭天使”的樊篱,追求自己所渴望的生活状态。而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浪潮的来临,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经从边缘走向了中心,这时传统的男权社会意识形态的禁锢使那些走在时代前沿的知识女性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中,于是内心陷于痛苦压抑之中,孤独便是其内心压抑的一种表现。因而小说《到十九号房间》中的女主人公作为一名拥有事业的知识女性,其内心深处也有着同样的孤独,她渴望与人交流,却缺乏交流的对象,在与丈夫仅有的交流也失败后,她觉得自己不再被周围的世界所理解,于是便渴求一种独处的生活状态。而事实上,她所追求的所谓的独处只是她心灵孤独的一种表现,也是她试图解脱内心的压抑的一种方式,并未获得她所向往的真正意义上的独处。   在对这位女主人公进行讨论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孤独”和“独处”这两个词的概念加以界定。“孤独”(lonely)一词表示“因缺少朋友或同伴而感到悲伤”(李北达,1997:874),“指并非本人愿意如此,含有不愉快之意”(李北达,1997:38);而“独处”(alone)则用以形容“一人或一事物与他人或他事物相分离”,同时暗示“其本人愿意如此,并无不愉快的含义”(李北达,1997:38)。   小说《到十九号房间》开篇便呈现给读者一对在事业上双双颇有成就的男女主人公在朋友们的赞许与喝彩中快乐地结合了,这是两个有着聪明智慧的人的结合。婚前丈夫马修是伦敦一大报纸的副编辑,妻子苏珊为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她有着画商业广告的天赋,婚后这位知识女性放弃了已经小有成就的事业,扮演着传统的男权社会道德习俗赋予她的角色,教养督责儿女,为丈夫和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港湾,使丈夫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舒缓情绪、得到休憩,使孩子们能够得到良好的道德指引、茁壮成长。苏珊与同时代的每一位妻子和母亲一样,牺牲、温柔、谅解、操持、忍耐,盼望着孩子早日长大,但是对于苏珊这样的知识女性来说,“孩子不能够是她生活的中心和生存的理由。他们可能是上千件快乐、有趣、满意的事情,但他们不能够是或者说不应该是生活的源泉。”(R.V. Cassill, 1981:863)换言之,苏珊不是一位内化了男权社会意识形态的女性,不是一位男权化的女性(patriarchal w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