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进食排泄睡眠障碍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进食排泄睡眠障碍课件

精神病学教研室 儿童少年精神病学 第十章 进食障碍 第十一章 排泄障碍 第十二章 睡眠障碍 第一节 婴幼儿进食障碍 第二节 神经性厌食 (anorexia nervosa) 神经性厌食指主动拒食,导致体重明显减轻,伴体象障碍的一种进食障碍,常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可伴有间歇性发作性多食。 1690年,美国医师Morton,描述为神经性消瘦。 1868年,Gull提出为神经性厌食。并强调由神经因素所致。 本世纪30年代,有学者就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病人怕胖,对体重和体型极为关注,极度消瘦是主要特征。 流行病学 本病常于青春期起病,呈慢性病变,可持续到成年,一般起病年龄为8~30岁,起病高峰在13~14岁和17~18岁,本症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7,主要来自上、中等社会阶层和白种人群。 Kendell等(1973)估计美国人群中年发病率为0.6~1.6/10万人。 SZmukler报告14~18岁,出生于美国较高社会阶层的女生占1/120,加拿大爱时髦的女孩中占3.5%,芭蕾舞学校女生占7.8%。 病因 遗传因素:单卵双生同病率56%,双卵双生7% 下丘脑功能障碍: 社会心理因素(本世纪患者上升,患病的地域性及性别差异、家庭矛盾、学习工作压力、性虐待史) 临床表现 拒食少食, 呕吐, 腹泻, 剧烈活动 体重下降, 体象障碍 闭经(诊断的重要依据)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癫痫 精神症状:焦虑、抑郁、失眠、易激惹、强迫性思维等 1/2周期性的贪吃 体查:低血压、低体温、下肢浮肿、憔悴等 CT:脑萎缩及脑室扩大;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及雌激素水平低。 诊断标准 主动拒食或限制自己的饮食量 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体重比标准体重低25% 体象障碍,拒绝保持体重在相应年龄及身高的最低水平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闭经、月经来潮推迟、乳房不发育、男性性欲减退。 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脑垂体功能低下、结核、肝病、溃疡病、慢性腹泻、恶性肿瘤等。 治疗与预后 治疗: 躯体治疗:纠正饥饿恢复体重 药物治疗:抑郁、月经不调 心理治疗 预后: 本病常为慢性迁延病程,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部分患儿可自发性或经治疗完全恢复。50%完全恢复, 25%明显改善, 20%慢性病程, 5%发展为贪食症或自杀 贪食症      贪食症(bulimia)指发作性、不能自控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可因躯体不适,如腹痛、恶心而终止贪食发作,随后伴有自责、抑郁等.。 多见于15~30岁青少年,女性为多,男:女≈1:5~9。 国外患病率约0.7%,国内未见正式流行病学资料,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周期性贪吃,进食量很大很快,一般仅在数小时内就摄入大量的食物 常常避开人,偷偷的、迅速地吃 选食高热量的松软甜食 吃后悔恨内疚、情绪抑郁、故催吐或服泻药 低钾血症,手足抽搐和癫痫 体重波动大,介于轻度的低于或高于正常体重之间 约不到半数的患者闭经 诊断 反复多次发作性暴食行为,在短时间迅速进食大量食物。 暴吃时,患儿就意识到这种行为不正常,但无法控制。 为了防止体重增加,反复多次诱发呕吐,使用泻剂,严格控制饮食。 至少三个月内,每周出现暴食二次以上。 不是由于神经性厌食或任何已知的躯体疾病所致 鉴别诊断 Kleine-levin综合征;发作性多食外,伴发作性嗜睡及精神症状,可有定向障碍、躁狂、冲动等,发作一般持续数天,起病多见10~20岁。男性为多。 颞叶癫痫:常在抽搐史及其他精神自动症表现,脑电图及CT有特殊改变 间脑病变:贪食、嗜睡、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紊乱或精神症状。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与胰腺功能亢进、脑下垂体前叶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中,可有贪食,但内分泌检查可有异常 精神分裂症 治疗 药物治疗:苯妥英钠、丙咪嗪 心理治疗:找出与贪食发作有关的环境及情绪因素,阳性强化法、外层脱敏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 第三节 异食癖 诊断要点: 1.患者经常吃些非营养物质,如泥土、毛发等。 2.反复多次异食,至少每周两次,持续1个月。 3.异食行为不被患者所处社会接受。 4.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所致的异食。 5.可伴有贫血、寄生虫感染、铅中毒、营养缺乏等并发症。 第十一期 排泄障碍 排泄的生理 这种有意识性成功控制排尿(便)过程必须具备: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的程度,同时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 正常儿童控制大小便的年龄差异很大。一般1~2岁儿童不能自动控制大小便。50%以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