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贩粮村”产业发展新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索“贩粮村”产业发展新路

探索“贩粮村”产业发展新路   贩粮:经济基础   李峪村是山西省武乡县有名的“贩粮村”。它由4个自然村组成,286户860口人,75%的劳力每年至少有300天在舞弄粮食。20多年来,李峪村的贩粮生意自成格局:   根据规模不同,自然形成购销粮大户、小户(下称大户、小户)。各户自主经营,却分工明确、互成上下游关系:小户不停地从长治市、晋中市等地收粮,转手卖给大户;lO个大户将粮食清杂、装包,再转手卖给省外大粮商。大户将小户培养成各自的固定客户群,小户将周边农户培养自己的固定客户群。大户、小户虽各取其利,却共同成就了“贩粮村”在当地粮食流通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李峪村交通优势明显,武墨(武乡县城——武乡县墨德镇)铁路、南沁(黎城县南岭村——沁源县交口村)省道穿村而过,这是形成“贩粮村”的大前提。李峪村人因势利导,养机动车220多辆,大户养大卡车,小户养农用三轮车,贩粮生意才上了规模。李峪村人购销粮食随行就市倒也没什么特别,但他们生性厚道,生意做了20多年,势头越来越好。如今,每天从李峪村流向市场的玉米、谷子和杂粮超过8万公斤,每年达2400万公斤,交易额近7000万元,纯收入100多万元。受李峪村的带动,周边10多个村庄的不少村民也跑出去收购粮食,并卖给李峪村的大户。   大户王留纣,每年销售约200万公斤粮食。2012年4月12日下午,《村委主任》记者在他家的大院里看到,5个受雇的村民正在用机器清杂玉米。金黄色的玉米通过传输带源源不断地传送到院墙外的大卡车上,车上有人接应、装包。大卡车属于外地收购商。王留纣近年身体不太好,由儿子王俊峰操持生意,但他放心不下,不时地抓起一把玉米看是否清理干净,可见他对这桩生意的用心和执着。有村民说王留纣为人很低调,但他还是向记者透露:“这些年弄粮食总共挣了多少钱就不说了,你能看到的是这20间房子、4台机器——光买机器就花了3万多元,我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还给儿子娶了媳妇。”   王跃珍是另一个大户,年销售粮食约100万公斤。他同时经营着山西农资武乡分公司大有乡李峪村代理店,至今已有10多年。农户可以用粮食换取种子、化肥等农资,所以王跃珍在当地的农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王跃珍的家距离公路比较远,原先他在自家大门口既购销玉米,又开农资店,如今,他在公路边上开起亮堂堂的新代理店,为的是留住更多周边村的过往村民。   村委副主任王照存是小户,虽然农事、村事不断,但他只要得空,就开着三轮车出去收粮,每天3车,约1吨。贩粮收入占他家全年收人的50%。   贩粮是民间俗称,李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竹红郑重地称之为粮食流通。他对《村委主任》记者说:“这不只是粮食流通的事情,它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致富门路。”   南沁省道李峪村段,其实就是李峪村的“商业街”,“街”两旁商店林立,有汽车修理店、饭店、超市等。据村两委统计,全村共有:   4个机动车维修店。村口一家维修店店主王校兵说:“我每年修车大约1500辆,不只修本村的,还修外村的、外省的。我不种地、不收粮,专修车,所以很专业。”   1个小米加工厂。刘晋如专门收购谷子,年加工小米约100万公斤。他以合作社的名义为小米注册商标,然后直销到县城、省城大超市。刘晋如正在培养儿子做小米生意,还雇用着5个村民帮忙。   1个养殖场。因为客流量大,村民王步强一家建起了养殖场,目前的1万多只鳖和20多只藏獒主要靠客流传播销售。   1个农贸市场。由村集体主建,主体已经完工,只等招商到位。   另有7个零售店、3家饭店和1个加油站。   因为有粮食流通生意,李峪村的1667亩耕地几乎全部用于粮食种植。这不是一件小事情。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一直达不到政府强调的95%以上。相应地,我国粮食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依赖性比较强。据记者观察,此宏观结果源于农民不断地将粮食耕地改作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耕地,因为粮食不能让农民致富,这恐怕也是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种共识。李峪村人守住的粮食种植面积虽然不足2000亩,但他们守住的是国人的根本,国家的命脉。   因为有粮食流通生意,李峪村实质上成为当地的中心村,因而保住了本村小学没被“撤校并点”,村民着实为此庆幸。   李峪村粮食生意兴隆,但还未实现利润最大化,甚至出现了价格恶性竞争现象。王竹红为此深感忧虑,他说:“粮食流通是村民自发做起来的,村两委只是维护了一个和谐的生意环境,其实还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2008年底,我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在思考村两委应该做些举足轻重的事情,来稳定、规范、扩大村庄的粮食流通产业。我想到的是建物流园,粮食流通是主要生意。”   王竹红的规划是,在南沁省道附近建3000多平方米的物流园,大户集中到园内经营。   物流园首先解决的是大户的场地问题。一直以来,大户多以自家院落内、外场地为交易、储存粮食的场地,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