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几点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几点心得体会
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意识活动。如果说艺术创作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借着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传统教学方法对诗歌意境美目标的追求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这样忽视了诗歌的情境,关注于孤立的意象,没有以情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自然难以达到对意境的感悟。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入有利于学生体味诗歌整体意境的教学方法。
(一) 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诗歌本身具有音乐性,歌诗自古一体,诗歌是可以配乐吟唱的,古代诗歌相当于现代的流行音乐,古代的阮籍、嵇康、王维、白居易、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都不仅是诗界名家,也是乐坛高手,《避暑录话》称柳永的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现在有些的流行音乐,也借助于有优美而有意境的歌词来打动听众的。高中学生往往对流行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以音乐导入能一下子拉近诗歌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激起学生鉴赏的热情。
例如,在讲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引用邓丽君的《月满西楼》来进行导入,在优美的歌声中来体会女诗人的凄清愁苦,进而引入对世人一生颠沛流离,感情受挫的介绍。在学习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用杨洪基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或者《大江东去》古琴曲,通过歌者浑厚的歌声来感受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厚重的历史感以及豪迈气概,进而引入这首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运用音乐,会在学生精神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不自觉的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领悟,甚至达到记忆的效果。
(二)反复诵读,体味内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饱含诵读着的思想、情感和想象,是一门用声音来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诵读要将老师泛读和学生泛读相结???。
当然,好的范读是老师与诗歌进行多次对话的结果,也是激发学生走入文本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老师范读能够根据诗的不同基调变换情绪、语言和语调,把握描述的节奏,绘声绘色地展示诗的情境,是一种示范和指导,使学生有目标有追求,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使学生乐读,好读。当然,在学生进行诵读时,老师还要在尊重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对诵读方法和技巧做好必要的指导,着重诗情的点拨,形象的点拨,关键词的点拨,使学生通过诵读,逐步感知诗的音调节奏,读出诗歌的语言美、内容美、生活美、意境美、艺术美。
(三)以情境引意境,力求多元解读
意境是衡量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图画,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非常注重意境的营造,这类诗歌有一种饱含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境界,这一境界即情境,走入情境方能体悟到意境。
1、诗画结合,巧设意境。古今中外均有学者认为诗画是相通的,苏轼在《书摩诘蓝天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西方学者认为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像一幅流动的画。老师单独对诗中的意象进行讲解,结果拆散了诗的意境。不妨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找出诗中的五幅画面:(1)空山新雨后;(2)明月松间照;(3)清泉石上流;(4)竹喧归浣女;(5)莲动下渔舟。这样一幅月夜竹喧,浣女归来,意境朦胧的画面就自然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也最大限度地突破文字形象的间接局限,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演化为具体形象的过程,从而使诗歌所描绘的客观物象更具体、生动、鲜明、感人。
2、调动学生积极性,设置分镜头脚本。影视剧对高中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也很乐于谈论影视剧的情节。鉴于此,不妨借助这一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设置分镜头脚本。在讲《邶风?静女》,认识到单纯的字面讲解是枯燥的,结果只能造成教师一元化的解读,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突显。在这堂公开课上,大致讲解完诗歌相关内容后,将剩下来的时间交给学生。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要学生当堂分组讨论,每人写一个分镜头脚本,选出组内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这下,学生们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积极性和活跃性,他们的积极探索和合作学习,交出的作品虽各不相同但又各具特色。
3、身份转换,调动感官,集中品味物象。讲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3#T8030-25U塔吊安拆施工方案.docx VIP
- 《临床研究协调员(CRC)从业能力要求》(TZJPA 001-2024).pdf VIP
- 《北美国际护理诊断定义与分类(2021-2023)》修订解读.pptx VIP
- 规范《DGJ32J33-2006-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地面工程》.pdf VIP
-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活页式)》全套教学课件.pptx
- ABB机器人通讯介绍.pptx VIP
- DB32╱T 3839-2020 水闸泵站标志标牌规范.docx
- Word页眉页脚模板06.docx VIP
- 04J008挡土墙图集标准.pdf
- QC成果-提高大型储罐现场防腐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