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83岁资深摄影发烧友自己做相机 摄影60多年7.doc

83岁资深摄影发烧友自己做相机 摄影60多年7.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3岁资深摄影发烧友自己做相机 摄影60多年7

83岁资深摄影发烧友自己做相机 摄影60多年 这就是德国福伦达古董立体相机。 老先生自制的相机。 这是立体镜。    满满一张床上,堆满了长长短短的镜头和大大小小的相机,一进铁佛寺社区陈熙润老人家里,我就惊在门口,摄影穷三代,陈老师,您这么烧钱,老伴不说呀?脱口而出一句玩笑话,大家都乐了。    陈老先生今年83岁,迷上摄影60多年。他仔细算了算,我是从1948年开始接触摄影的,真正发烧在1952年到1953年之间,不仅仅是买设备,相机拿在手里就不停拍照,学会了一整套从拍摄、使用光圈焦距、冲洗、放大等一套流程。    在半个多世纪前,没有电脑、没有万能的淘宝、没有各种各样的摄友圈子,那时的摄影发烧友,要学摄影技术、要购买各种器材,都是怎么来的呢?    那个年代摄影资料稀少    他托人从海外买外文老杂志    在陈老先生家里有很多摄影杂志,每个月至少新添5本,这个要买的,不然跟不上时代了。陈老师对这些杂志可宝贝了,他说,看杂志学新知识点,是他从最初玩摄影时就留下的习惯。    我刚开始摄影的时候,什么资料都没有,我到处找海外的摄影杂志合订本,有些是从海外托人代买的,有些是淘来的。他从书架里翻出了自己的入门图书和辞海一样厚的A3纸张大小的德文书籍,图文并茂,是工具书;有英文版的摄影杂志合订本,出版日期1900年、1930年的都有。    书不太好淘,能买到什么就看什么,这些杂志我买的时候其实都已经离出版日期20多年的,但是那会儿相机技术不像现在飞速变化,过期20年的杂志也不落伍的。老先生一边翻着这些杂志一边说,德文我看不太懂,主要就看看图片;这些英文杂志很不错,我的摄影技术很多都是从这里学的。    现在,陈老先生每月有固定200元书本费,专门用来买各种摄影和电脑杂志。现在照片都在电脑里修片的,不学习要落伍啊。老先生很有危机感。    他还在家里装了两台彩色打印机,专门用来打印照片,欢迎你们也来打印照片呀,好多邻居的照片我都打印的,免费,不要钱。老先生乐呵呵的。    想淘摄影器材,得去寄卖商店    自创:用磨砂玻璃判断镜头好坏    那个年代没有网购,摄友们都是去哪里淘宝,搞到各种镜头和装备的?    那时候我常去寄卖商店,有点像现在的二手货商店。我在寄卖商店买到了很多镜头,有个老镜头是我上世纪50年代淘来的,当时要60元,前两年我看到有人拍卖卖到十多万元!    老先生淘镜头很有一套,没有摄友圈子,我就自己琢磨,时间久了也摸索出了不少门道。比如他自创的一招用一块3厘米见方的磨砂玻璃放在镜头前,然后对着钨丝灯的灯泡看,磨砂玻璃上显示的灯丝越清晰,镜头就越好。    都说玩摄影烧钱,半个多世纪前,发烧友们不仅烧镜头、机身,还有暗房、各种药水、各种胶卷。我有本冲洗照片的工具书,书上提到的每种药水我都试过,还自己调制过药水配方。很多我自己试验的配方药水,比书里的还实用呢。    技术流的老先生会自己做相机    还收藏了古董立体相机    玩摄影这么多年,老先生的技术流到底走到了哪一步?来,隆重推出老先生所有设备里的大哥大直径15厘米的一个镜头,配着一个20厘米高的黑色盒子。    你小时候去照相馆见过人站在背后的相机吧?这镜头就是配合那种大相机的,但是有段时间我经常随着单位搬家,实在没办法带那么大的相机全国走,就留下了镜头。老先生回忆起往事有点遗憾。    后来我就自己做了一个小相机机身,就是这个小黑盒子,我量好精确的焦距,然后把镜头装上去,另一边可以放6times;12厘米的感光片,就可以拍照了。    接着,老先生又向我隆重推出一个正面看有三个镜头的照相机。大概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德国福伦达相机,中间的镜头是取景用的。两边两个镜头可以拍出同一个地方不同角度的风景,跟人左右眼看到的风景一样。    记者看到用这个相机拍出的照片是左右两张,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同,但是放到立体镜里一看,就变成了三维立体图。这个是最早的3D摄像吗?记者问,应该算吧。它的原理应该就是模仿人的左右眼构造。老先生说。    那么这个立体镜可以用来看3D电影吗?理论上应该可以的,但是我没有试验过。你这个提议很有意思,什么时候有机会我可以去试试。老先生听起来挺感兴趣,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    都83岁的老先生了,还这么有好奇心和实验精神,小记对陈老先生真心崇拜。 责任编辑:芮益芳 这就是德国福伦达古董立体相机。 老先生自制的相机。 这是立体镜。    满满一张床上,堆满了长长短短的镜头和大大小小的相机,一进铁佛寺社区陈熙润老人家里,我就惊在门口,摄影穷三代,陈老师,您这么烧钱,老伴不说呀?脱口而出一句玩笑话,大家都乐了。    陈老先生今年83岁,迷上摄影60多年。他仔细算了算,我是从1948年开始接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