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hoah”词源、内涵及其普及化
“Shoah”词源、内涵及其普及化
摘 要:在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已被人们用来指称“纳粹灭绝犹太人行动”的词汇分别有“Final Solution”、“Hurban”、“Pogrom”、“Holocaust”等,而源自《希伯来圣经》的“Shoah”一词只是到二战结束后才被赋予特定的内涵,逐渐超越以上诸多词汇发展为犹太集体记忆中指称那场空前大浩劫的主要专有名词;尤其是1953年纳粹屠犹与英雄主义纪念法的通过,标志着该词的最终普及化与正统化。从语义社会学的角度考察“Shoah”一词的概念变迁,该词的内涵更新和广泛普及与以色列的民族国家建构进程相伴相随,因而在创伤记忆国家化的框架中被赋予了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关键词:“Shoah”;语义社会学;纳粹灭绝犹太人行动;英雄主义;历史记忆
中图分类号:K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
作者简介:艾仁贵,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河南 郑州 450001)
一、指称“纳粹灭绝犹太人行动”的各种词汇
对于几千年屡遭迫害的犹太民族而言,其中最为苦难、最为惨痛的一章即是在二战期间遭遇的“纳粹灭绝犹太人行动”:从广义上说,其时间跨度为1933—1945年,从希特勒上台开始,此为纳粹一系列暴力反犹活动的开端;从狭义而言,其时间跨度为1941—1945年,从提出灭绝犹太人的“最后解决”计划开始,这一时期大规模的灭绝行动真正走向组织化、系统化。如何称呼与定义这场“纳粹灭绝犹太人行动”?实际上,早在二战期间就有指称这一行动的不同词汇,分别来自纳粹、犹太世界及非犹太世界等阵营;而在犹太世界中,宗教与世俗力量对其的称谓也各自不同。为正本清源、厘清名实,本文拟对犹太世界指称这场大灾难的专门术语——“Shoah”(,意为“浩劫”,应译作“纳粹屠犹”)进行语义社会学的考究,以期探知这场空前大灾难概念的社会化进程及其与以色列民族国家建构的互动关系。除“Shoah”以外,学术界指称“纳粹灭绝犹太人行动”的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最后解决”(Final Solution)
“Final Solution”是一个纳粹术语,与之对应的德语词汇为“Endlsung”(含“斩尽杀绝”之意);该词最初来自纳粹的称呼,全称为“对犹太人问题的最后解决”(Endlsung der Judenfrage)①。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制定从肉体上消灭欧洲所有犹太人的计划,通过实施这个灭绝性方案,旨在一劳永逸地解决所谓的“犹太人问题”(Judenfrage/the Jewish Question)长期以来,德国社会内部滋生的反犹传统将犹太人的存在视为威胁德意志民族生存及健康的根本性问题,从而将之定义为“犹太人问题”。。当前学界对于“最后解决”被提出的年代尚有分歧,但根据学者格尔纳奇的研究,这一想法是由希特勒在1941年12月12日的演讲中首次公开提出;随后德国军官及高层在1942年1月20日于柏林召开的万湖会议(Wannsee Conference)上对这一计划的实施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海因里希·希姆莱被指定为该计划的总负责人Christian Gerlach, “The Wannsee Conference, the Fate of German Jews, and Hitler’s Decision in Principle to Exterminate All European Jews”,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Vol 70 (Dec, 1998), p 790 莱茵哈德·海德里希在1942年2月26日写给友人的信件中使用了这个表达形式——“对犹太人问题的最后解决”,后来成为证实该计划存在的重要依据。。总之,该词体现出纳粹反犹的空前残酷性,通过对犹太人发动种族战争的形式以使困扰已久的犹太人问题永远不复存在。
出于国际道义以及实施效果的考虑,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其灭绝犹太人的行动高度保密而几乎不为外人所知;直到战后对纳粹分子进行的纽伦堡审判才使有关“最后解决”的详细计划及实施情况为世人所知。战后初期纳粹德国史研究的最突出代表——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在谈及纳粹灭绝犹太人行动时多次使用了“最后解决”:“海德里希给陆军总司令部送去了一份关于‘清除’工作的初步方案。第一步工作是把犹太人全都赶到城市里去,因为在城市里比较容易把他们一网打尽加以消灭。他说,‘最后解决’需要隔一个时期才能实施,而且必须‘严守秘密’。但是所有看到这份秘密备忘录的将领都明白,所谓‘最后解决’就是斩尽杀绝。不出两年之内,当这项方案最后付诸实施的时候,‘最后解决’就成了德国高级官员之间提到战争期间纳粹这一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的代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