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田野考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田野考察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田野考察   兴安村位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的西南边陲,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接合部,东邻湖南桂塘,西连重庆大溪,是典型的“鸡鸣听三省”之地。这里聚居着土家族、汉族和苗族等多个民族,以土家族居多,约占总人口的85%,家庭住房建有吊脚楼的农户占60%以上,吊脚楼成独居或成群居之势,以古朴实用之态点缀山山寨寨。据统计,兴安村共有吊脚楼群50余处,约200栋,近七成村民居住于其中。   土家族吊脚楼的营造特点富有本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它继承了我国建筑史优良传统的形式,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它的整套营造技艺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土家族建造吊脚楼的技艺和文化理念。   一、平面营造技艺   土家族吊脚楼结构比较复杂,平面布局至关重要。由于土家人长期生活在武陵山区,住房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崇拜自然,畏惧自然,所以决定这一平面的因素很多。   1.选址、定向   选址又称“选屋场”,遵循“依山面水,坐北朝南,地势高低适中”,恪守“住者人之本,人者宅为家”,“地善苗壮,宅吉人荣”。选址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是请地理先生秘密进行的,称为“定龙脉”:一是测山势吉凶,确定房屋的形制;二是定吉利的方向,以便确定大门向何方开。   2.地基   平地基,即只需要把地铲平,这需要石匠进行。一般在春季进行,因为地基铲平后,地基会在一段时间后自然沉降;其次是夏季,特别是下雨后,有利于夯实地基;在动工修建房屋之前还需再次平地,填石方。   由于吊脚楼建筑形制的不同,平地基的工序也不同,平地只需要铲平屋场即可,而沿河、山地、峡谷地区的地基,则要请石匠砌一牢固的堡坎,这是修建吊脚楼的前提。   3.定位   土家族世代相传的掌墨师们从来不用建房图纸,而是根据各种地形和主人的需要制订相应的建房方案。基本形式为“五柱四瓜”,从这构架的基本形式可产生若干变化,如“五柱六瓜”“三柱四瓜”“七柱六瓜”,最大可做到“七柱八瓜”,其中以“五柱四瓜”最普遍。其造型独特,类型多样,但无论怎么变化,至今依旧保持“一明???暗三开问”的模式,三开间的三间上屋必有一间做堂屋。这一布局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天祭祖”的宗教礼仪,这是土家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风民俗的延续。在调查中,我们通过询问、甄别,认为土家族吊脚楼的平面定位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一”字型   “一”字型平面是最基本的形式,房屋呈“一”字型排开,通常的格局是“一明两暗三开间”,也有五开间和七开间,楼层一般为两层,整个正屋不架空。当然,也有例外,最起码堂屋是不架空的,必须置于地基上。(图1)   (2)“L”型   “L”型平面的房屋是在“一”字型房屋的基础上加修一间厢房,该厢房与正屋垂直。其特点是:正屋基本不变,而垂直的厢房部分是悬空的形式,悬空部分为一楼,多作为蓄养牲口空间,二楼住人,三楼堆放杂物或者做子女的卧室。   为保持这类型房屋的完整性,厢房与正屋交会的地方也需要修建,在这一空地上所修建的房屋称为“转角屋”,即“磨角屋”,多在此设灶台做厨房使用。   (3)“U”型   这种类型的记录是在“L”型的基础上,在正屋的另一面添加一组厢房而成,修成后即“一正两厢”,俗称“三合水”。两栋悬空的厢房和“一”字型正屋合围成一个像“U”型的院坝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形,吊脚楼在“一”字型的一头或者两头的厢房部分,如果头悬空,称之为“单吊式”或“一头吊”,两边都悬空称为“双头吊”或者“撮箕口”。   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形制多种多样,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按地形而设。由于土家族聚居武陵山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创造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吊脚楼形制。但无论如何多变,万变不离其宗,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制的吊脚楼是在“L”型和“U”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上,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第二类,沿河起吊式。这种形制的吊脚楼多位于陡峭的河岸上,其平面类型可依据地形地势而定。它的主要特征是给人一种“险”“悬”的不安全感,缺乏良好的维护条件,不适于人的居住,随着河流的流向和坡度的变化、构架的起落、屋顶的高低错落,如此层层递进的空间关系,构筑了极具层次感和结构之美的外部空间层次。   第三类,山地起吊式。这种形制的吊脚楼是在“一”字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是为了适应山多平地少,地形地势复杂,建于斜度较大的山坡上的吊脚楼。它的主要特征是将厢房与正屋结为一体,前半部是架空的楼房用柱支撑在水面上或坡下,后半部将房屋置于在夯土整平后的地基上,将厢房安置于架高的底层空间上,底层空间以木柱支撑在坡地之上。从外形看,房子座基而建,也称“座子屋”。   第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