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课件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约在五六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如城市、墓葬、农业和家畜饲养等。 四千多年前,进入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代。 公元前2l世纪开始形成王朝国家,早期的王朝是夏、商、周(春秋、战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经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中国的封建社会存在两千多年,中华文明尽管历尽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古代孕育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杰出的科技成果。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也在古代世界闻名。 中国古代的文学戏剧艺术、书法绘画艺术、建筑艺术、石窟雕塑艺术均高峰迭起,美不胜收。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还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产生了许多民族英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经济结构 (2)政治结构 (3)社会结构 (4)文化结构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虽长期延续却最终走向衰落的历史原因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经济结构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商人常常把财富转向购买土地,对农民收取高额地租兼放高利贷,从事风险更小的地租剥削。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社会生产成果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地主奢侈消费和皇室挥霍、政府开支、军费支出等方面。 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极端穷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政治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代王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维护了封建统治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宗法制度在封建社会前、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 儒家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暴力统治。他们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2、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却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这种局面通常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初期。当时的君主汲取历史的教训,能居安思危,政治较清明,轻徭薄赋,厉行改革。但是,随着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发展逐渐陷于停滞状态,直至迫使农民不得不为争取生存权利而举行起义。这些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腐朽、黑暗的统治秩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跳不出这个从初期兴起,到逐渐昌盛,再到后期腐败、衰亡的“周期率”。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至乾隆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下坡路 16 世纪至 19 世纪初,正当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出现巨大的反差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