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代历史考证学传承与衍变.doc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历史考证学传承与衍变

宋代历史考证学传承与衍变   内容提要 两宋时期,历史考据工作为众多学者所重视。司马光撰《通鉴考异》,洪迈的《容斋随笔》、王应麟的《困学记闻》不仅在考证内容上进一步丰富,而且在形式上也趋于多样化,深度与广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历史考证由对历史现象时空要素的单纯考辨上升到政治、经济制度的系统考察,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历史考证方法日益成熟,将宋代历史考证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也为传统学术研究的继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 历史考证 《通鉴考异》 《容斋随笔》 《困学纪闻》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3)04-0073-08   中国传统文化自先秦至宋代已历经千余年,流传下来的丰富典籍,随着时间的流逝,因本身在文字内容上的错讹缺失,在史实记载上的歧异迭见,日积月累,达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亟需专门学者对其进行一番彻底的清理。需要指出的是,在宋代以前,考据方法的重要性已多多少少为历代学者所认识。但两宋时期,考据工作更为众多学者所重视,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考异》,详考各书史事记载的差异、说明去取的理由,它如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叶适的《习学记言》、王应麟的《困学记闻》、黄震的《黄氏日抄》等书,都有诸多涉及考据的内容及篇章。司马光等启于前,洪迈、王应麟等倡于后,加上时代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两宋时期历史考证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为传统学术研究的向前推进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历史考辨到专门学问的形成   历史考证由对历史现象时空要素的单纯考辨上升到政治、经济制度的系统考察,这是宋代历史考证学由历史学者的自发行为向专门学问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学问的外在表现。   就历史记载而言,因时间的消逝导致当事人记忆的模糊,叙述者和历史编纂者在叙述和撰写过程中,以及后来的抄写、印刷过程中,必然出现种种缺失,使得对历史记载的时间准确性方面总是存在种种问题,因而历史考证的重点往往就要落到时间的考信上,这是历史考证的最初层次。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考异》(以下简称《??鉴考异》)不乏诸多考辨时间的内容,如其针对《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元狩三年(前122)三月壬辰,廷尉张汤为御史大夫,六年,有罪自杀”以及《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所载“元狩二年,御史大夫汤”,《通鉴考异》指出:“李蔡既迁(笔者按,《汉书》《李广传》及《百官公卿表》载武帝元狩二年三月丞相公孙弘死,御史大夫李蔡升任丞相之职),张汤即应补其缺,岂可留之期年,复与李蔡为丞相月日正同乎,另按《长历》,三年三月无壬辰;又以得罪之年推之,在元狩二年明矣。故从《史记》表。”④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卷一,上海书店,1989年,以下统称《通鉴考异》。《通鉴考异》主要以宋代学者刘羲叟所著《长历》作为主要依据来判断时间记载的准确与否。《长历》是一部从西汉到五代的万年历谱,它大体上依据各个时期的通行历法,按年月日依次编朔闰,抵牾之处则照实际情况略加调整。作者刘羲叟是著名的天文历法专家,曾协助欧阳修编篡过《新唐书》、《新五代史》中的天文、司天、律历等志,他制定的《长历》所载朔闰相对较为准确。由此而言,《通鉴考异》所辨时间往往也较为可靠。南宋史家洪迈在其专门性考证著作《容斋随笔》中对时间之辨也所在皆是,尤其是他对史书中所载帝王世次往往怀疑有加。如其指《史记》所纪帝王世次多有不可信之处,以稷、契论之,“二人皆帝喾子,同仕于唐虞。契之后为商,自契至成汤凡十三世,历五百余年。稷之后为周,自稷至武王凡十五世,历千一百余年。王季盖与汤为兄弟,而世之相去六百年,既已可疑。则周之先十五世,须每世皆在位七八十年,又皆暮年所生嗣君,乃合此数,则其所享寿皆当过百年乃可。其为漫诞不稽,无足疑者。”洪迈著,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卷一“史记世次”。可见洪迈对历史年代的认识有浓厚的理性特点。南宋另一位史家王应麟对年代和时间的准确性也要求甚高,显示出一位考证学家一种自觉的求真意识。如其所著《困学纪闻》中对《史记·匈奴列传》所载“秦穆公得由余,西戎服于秦。后百有余年,晋悼公使魏绛和戎翟”,王氏以《左传》考之,鲁文公三年(前624,周襄王二十八年,秦穆公三十六年),秦始霸西戎。而晋悼公四年(前569),晋魏绛和戎,离秦始霸西戎仅仅五十余年。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一“考史”,上海书店,1985年。二者相差甚多,可见《史记》在时间概念上往往表述得不够准确。   空间要素如对地名的辨析也是此时历史考证的一项重要内容。《通鉴》卷三十一《汉纪二十三》成帝鸿嘉三年(前18)下载“上微行过阳阿主家”。《通鉴考异》指出,《汉书·五行志》作“河阳主”,《伶女赵后外传》及荀悦《汉纪》亦作“河阳”。但《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云:阳阿,平原之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