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思考

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现状,并就如何适应新时期对博物馆讲解工作的要求进行了多方位探索。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6-0101-08   Thoughts on Improving   the Tour Guide Service in Museums   SHAN Jixiang   (Palace Museum, Beijing 10009)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present museum tour guide services and explores how to improve the service in the new age.   Keywords: Museum; Interpretation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英国博物馆教育专家艾伦·霍普格林希尔认为,博物馆的教育是特指博物馆的讲解,以及为成年人和儿童开发的一系列教育性活动。因此,讲解是沟通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是社会教育工作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博物馆教育概念中,讲解始终被置于核心位置,成为博物馆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博物馆是向社会开放的文化教育机构,因此博物馆讲解的基本任务,是以博物馆收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为依托对象,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针对多样化的观众群体进行智力开发,并为之提供愉悦的体验,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最为直接的联系。   博物馆以科学、形象和直观的陈列展览为主要方式。博物馆讲解是以陈列展览和文物展品为依据,由讲解人员对讲解内容进行提炼,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诚挚感情,直接有针对性地向观众进行传播知识和信息交流的教育活动。因此,讲解人员在博物馆社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服务质量决定着公众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和对博物馆的满意度。作为博物馆教育中最古老、最典型的一个专门领域,在新的时代,博物馆讲解面临着深刻变革,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断为讲解服务注入更多丰富和新鲜的元素。   博物馆讲解的主要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所服务的观众,二是其所要解释和传播的文物展品,而作为文物展品与博物馆观众之间的桥梁,无论是信息的传播,还是情感的交流,讲解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讲解工作是对陈列展览的再创造,讲解人员引导观众将直观视觉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对主题思想的正确认识,领会陈列展览的深层含义,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因此,博物馆讲解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让观众在博物馆获得知识,更在于要为他们提供生活经验,获得愉悦体验,提升生存能力。   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博物馆加快了融入社会的步伐,与社会各阶层建立起更加广泛的联系,与此同时,观众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博物馆观众的认识、感悟、休闲、参与等现实需求,都应该成为博物馆改进讲解服务的动力。如今,每天博物馆打开大门的时候,讲解人员都会迎来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民族地区的观众群体。其中未成年人、老年人、郊区农民、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参观博物馆的人数,较免费开放前有了大幅度增加,不少观众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博物馆,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给博物馆讲解增加了难度。例如外来务工人员多数从事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虽然自立自理能力比较强,但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讲解中的专业术语理解能力较差,对文物展品说明和介绍资料不能完全理解,与以往博物馆观众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增加了讲解的难度。这就需要讲解人员以更加通俗、生动的语言,更加平等、耐心的态度,主动与之交流沟通。同时,针对一些观众在展厅内大声喧哗、乱扔废弃物等不经意地暴露出来的不良习惯,也应该妥善加以劝阻和引导,避免影响参观讲解的环境和效果。   目前,我国博物馆的讲解效果不能充分满足公众的要求,看不懂仍然是许多观众在走出博物馆后的共同感受。“由于讲解词的千篇一律,一些常规展览中‘讲解员厌讲,观众厌听’已经成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1]。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感受往往是被动的、单向的。一些博物馆讲解人员拘泥于讲解词,死记硬背,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苍白乏力。讲解时缺乏细致、生动的语言,令人感到照葫芦画瓢,缺乏对观众的吸引力,更不能满足观众多样性的需求。   毋庸置疑,博物馆在组织陈列展览时,对每一件文物展品都经过认真选择,每件文物展品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然而,这些文化信息需要有相应的讲解告诉观众。由于缺乏必要的讲解,一些精彩的陈列展览内容,变得难以理解而令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