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清热养颜颗粒两种主要活性成分质量控制研究.docVIP

枇杷清热养颜颗粒两种主要活性成分质量控制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枇杷清热养颜颗粒两种主要活性成分质量控制研究

枇杷清热养颜颗粒两种主要活性成分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枇杷清热养颜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方法 Agilent SB-C18柱,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52∶4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4 nm;柱温:室温。 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86~41.28 mg/L,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1.06%),回归方程为Y=4028.2X-13.106,r=0.9999;黄芩苷在0.78~41.13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430.2X+119.99(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0.06%(RSD=1.09%)。 结论 此方法简便可靠,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枇杷清热养颜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枇杷清热养颜颗粒;绿原酸;黄芩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R9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073-03   枇杷清热养颜汤是由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张海峰等名老中医根据古方“枇杷清肺饮”(载于《外科大成》卷三[1]),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成,在治疗寻常痤疮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该方作为重要传统汤剂在该院临床中已被使用了30余年,临床病例达数万人。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服用安全、不良反应少,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枇杷清热养颜颗粒(医院制剂)是在未改变枇杷清肺饮协定处方,利用现代设备不改变其原物质基础上开发的纯中药制剂。处方是由枇杷叶、丹参、黄芩、黄连、金银花、紫草、桑白皮、皂角刺、重楼、白花蛇舌草、甘草等11味中药材组成,具有清肺胃热、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粉刺、痤疮、酒糟鼻等疾病症属肺胃积热者,其中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黄芩清热燥湿、除火解毒,均为该组方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组分[2-3],但枇杷清肺饮协定处方为水煎剂,保存周期短、稳定性较差[4],更重要的是暂未建立其质量标准,无法保证疗效。本研究参考已有的关于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5-6],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枇杷清热养颜颗粒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质量控制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四元泵,VWD 检测器),Agilent Chemistation 化学工作站, AE163电子分析天平, UV-2101紫外分光光度计、KQ3200DE超声清洗仪。   黄芩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5-200514),绿原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53-200413),枇杷清热养颜颗粒批号:2011 1013(自制)。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磷酸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SB-C18(250 mm×4.6,5 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52∶48),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4 nm;进样量:10 μl;外标法。   1.2.2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绿原酸和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混合对照品溶液,其中,绿原酸浓度为0.086 mg/ml,黄芩苷浓度为0.098 mg/ml。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0.6 g,研细,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70%乙醇50 ml,称重,超声处理40 min,放冷,补重,滤过,取续滤液2 ml,置10 ml量瓶中,加70%乙醇稀释至刻度,即得。   1.2.4 阴性对照液的制备 按处方配制缺绿原酸、黄芩苷的阴性样品, 按“1.2.3”项下的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液。   2 结果   2.1 系统适应性试验   在“1.2.1”项色谱条件下检测,绿原酸的保留时间为5.1 min,黄芩苷的保留时间为13.1 min,得到了良好的分离,理论塔板数均3000,且阴性供试品溶液不干扰测定(图1)。   2.2 精密度试验   分别吸取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绿原酸和黄芩苷对照品溶液,在1 d内重复进样5次并连续进样5 d;计算绿原酸的日内精密度RSD值分别为1.09%、1.05%、0.99%;日间精密度RSD值分别为2.08%、2.12%、2.09%;黄芩苷的日内精密度RSD值分别为1.17%、1.03%、1.21%;日间精密度RSD值分别为2.87%、2.25%、2.21%。   2.3 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取对照品,按“1.2.2”项下的方法制得对照品溶液(20 μg/ml),每隔2 h左右进样1次,结果提示黄芩苷和绿原酸峰面积在8 h内无明显变化,表明对照品稳定性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