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刺激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临床研究
电刺激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就诊于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健康中心的慢性盆腔疼痛女性患者90例,分为三个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单纯中药灌肠治疗;B组:给予单纯电刺激治疗;C组:进行电刺激联合中药灌肠治疗。通过观察对比三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指标判断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降低,C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B两组,疗效显著高于A、B两组。结论:电刺激联合中药灌肠可显著缓解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症状,是一种安全、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慢性盆腔疼痛; 电刺激; 中药; 保留灌肠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一种妇科常见症状[1],疼痛定位于盆腔,但可以起源于盆腔内或盆腔外的器官及周围组织。慢性盆腔疼痛通常指持续达到或超过6个月的非周期性盆腔疼痛,影响机体功能或导致衰弱[2]。患者往往合并有腰骶部疼痛、痛经、性交痛以及排便疼痛等躯体症状,甚至产生抑郁症的表现,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渴望找到真正导致其疼痛的原因并希望得到安全而有效的治疗。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90例慢性盆腔疼痛女性患者进行电刺激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妇科符合慢性盆腔疼痛表现的、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门诊患者共90例(排除妊娠、急性感染及恶性肿瘤),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30例,平均年龄(35.90±10.74)岁;疼痛评分(VAS)平均值(6.33±1.88);其中慢性盆腔炎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盆腔瘀血综合症7例;病程平均值(18.98±3.46)月。B组30例,平均年龄(33.87±10.68)岁;疼痛评分(VAS)平均值(5.93±1.95);其中慢性盆腔炎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盆腔瘀血综合症8例;病程平均值(13.04±2.38)月。C组30例,平均年龄(35.27±7.86)岁;疼痛评分(VAS)平均值(6.13±1.85);其中慢性盆腔炎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盆腔瘀血综合症8例;病程平均值(16.93±3.09)月。三组患者年龄、病程、疼痛评分、病情轻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三组情况见表1。
表1三组患者治疗前情况比较组别年龄(岁)病程(月)VAS评分(分)临床类型(例)盆腔炎内异症盆腔瘀血A组35.90±10.7418.98±3.466.33±1.881587B组33.87±10.6813.04±2.385.93±1.951398C组35.27±7.8616.93±3.096.13±1.851488
1.2疼痛评分(VAS)
VAS疼痛评分标准(0~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3]。
1.3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断标准
1.3.1西医标准[4] ①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疼痛:反复下腹痛、伴腰骶部疼痛,可伴发热及(或)血白细胞升高。白带多呈脓性,妇科检查附件区增厚或扪及包块,压痛,子宫活动常受限,B超可提示盆腔积液或(和)结缔组织粘连图像。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可表现为反复下腹疼痛、性交痛,或进行性痛经。可结合腹腔镜检查、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检测等明确诊断。③盆腔瘀血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胀痛、性交痛,可伴月经量增多,白带增多,妇检未见阳性体征,可依靠盆腔造影、盆腔彩超或手术明确盆腔静脉迂曲、增粗或成团。
1.3.2中医辨证[5] ①湿热蕴结:下腹疼痛,腰骶酸疼,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可伴低热,口干苦。尿黄,便结或溏而不爽。舌黯红有瘀点或瘀斑,苔多黄腻,脉弦数。②湿瘀互结:下腹隐痛坠胀,腰骶酸痛,带下稍多,色白质稀。疲乏,纳呆便溏。舌黯淡,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腻,脉缓涩。③寒湿凝滞:小腹冷痛畏寒,腰骶酸痛,带下量多,白色稀状,形寒肢冷,面色清白,舌淡且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紧细滑。④气虚血瘀: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可伴乏力疲倦,面色白。食少纳差,或有盆腔炎性包块。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1.4方法
A组:给予中药方:皂角刺8g、木通9g、乳香9g、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三棱9g、莪术9g、苏木9g、赤芍9g、桃仁8g、红花8g、山银花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