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问高温下受损劳动权益
追问高温下受损劳动权益
热!热!热!七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送水工……这些户外劳动者的高温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
实地调查
在一个建筑工地,当时的气温已超过40℃。当被问及:“今年工地老板会给你们发高温津贴吗?”
来自娄底涟源的泥工蔡明柏说:“我知道国家有高温津贴的政策,但我们工地没听说会发。”
蔡明柏每天工作11个半小时,早上6点半到下午6点,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一天工资大约150—180元。他说,夏天气温高有利于赶施工进度,像建筑钢筋混凝土的主体施工,现在一天能抵上冬季一天半的工作量,进度快一点工资也相应涨一些,高温津贴就不奢望了。
这时工友们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能落实到位就好了,毕竟我们挣的都是辛苦钱。”
“主要还是看工地老板,像我们这种私人老板投资的,基本没有考虑这项支出。”
“去年我在一个工地干活,老板明确说了要拿高温津贴就走人,根本轮不到你去举报维权。”
从事房屋水电安装的农民工刘庆说,他出来打工已有20年时间,前后干过的工地不下100家,只在一家工地领到过高温津贴,“从高温开始,拿到为期3个月、每月150元的高温津贴。同时,工地在6月中旬就调整了作息时间,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出工,下午推迟到3点开工。能有这样的‘福利’着实难得,能这样提供高温津贴的毕竟还是少数。”
“没拿到150元的高温津贴就去举报维权,对我们一线建筑工人来说划不来。现在建筑行业圈子比较小,你维权后再去其他工地打工,包工头一般都不愿意招你。”刘庆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高温权益“零投诉”,政府部门“零处理”
虽然全国各地不断爆出高温下劳动保障缺失的问题,但在走访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和工会组织时发现,这些与劳动者权益息息相关的关键部门,甚少接到有关高温权益方面的投诉,今年更是“一件都没有”。
合肥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宣恒健说:“高温津贴合肥是按照省里标准执行的。今年夏季以来,人社部门没有接到一起违反高温权益的投诉。”不过,他也表示,“实际上,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这项政策出台以来执行情况良莠不齐,在部分私企,特别是建筑工地并未得到落实。”
合肥市安监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处处长黄泽虎表示,入夏以来,安监局发现了较多不符合高温下作业规定的行为,但是也没有群众或单位来投诉。由于没有法律依据进行处罚,安监部门目前为止没有对一家单位进行处理。“除非是工人中暑,发生疾病,危害到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对其进行追究处罚。其余我们只能对用人单位进行劝导。”他说。
合肥市总工会劳动保护部负责人则称,今年截至目前,他们还没有到一线就劳动者高温权益是否得到保障进行调研和监督。
高温劳动权益“零投诉”、“零处理”的情况并非合肥一地独有,据了解,山西、江苏等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出现类似情况。
高温津贴被“变味”的种种花样
在调查采访中发现,除了没有发放高温津贴外,原本对一线劳动者体现人文关怀的高温津贴,在各地落实过程中可谓五花八门。
花样一:以物充抵被替代。根据规定,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和防暑饮料、药品,而且“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但一些用人单位通过向职工提供西瓜、绿豆汤等解暑用品抵充高温津贴。
躲在阴凉树下“暂时喘口气”的送水工刘师傅说,不知道有规定高温补贴不能用物品替代,更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投诉。
太阳高照,发烫的柏油路上能看到穿着橙色工作服的身影,老张一边清扫大街一边说:“高温补贴?没拿过。防暑用品,像清凉油、香皂、毛巾等有领过,凉茶也有。”
花样二:短斤少两被缩水。按照各地相关规定,劳动者的高温津贴有具体的发放时间和标准,比如北京为每年6-8月份,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广州为每年6—10月,每人每月150元,等等。
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一家皮革公司工作的张某称,公司给自己发放的高温补贴每月仅为100元。从事物业巡逻的一名保安说,每月只有50元的高温补贴,平均到每天买瓶矿泉水都不够。
花样三:分配不均显差距。许多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农民工未得一分钱的高温津贴,而负责工地施工的管理者却能领到不少高温津贴。同时,许多在办公室吹空调享受“清凉”的群体,却享受着高于户外劳动者数倍的高温补贴,有的甚至开始放高温假。从而出现了“空调房里乐享实惠,大太阳下心情‘拔凉’”的怪象。
花样四:“一发了之”背初衷。根据办法,防暑降温措施内容丰富,除发放津贴外,还有很多其他规定,比如,日最高气温达到特定温度以上,应当换班轮休甚至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或者适当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