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仁”“义”与现代人精神世界
“仁”“义”与现代人精神世界
孝
排名:第3位 得票数:7385 得票率:67.6%
精华阐释:“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孔子的反问令人深思。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的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意。“孝”既是人们的行为标准,也是行为导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尽孝无需技术主义,在亲情缝合和道德重塑等方面具有深层的社会价值,是护卫传统文化的伦理根基。孝道作为伦理重塑的一个切口,有助于唤回人们的道德觉悟和精神认同。因此尽孝会让我们在老去的年华中不再仓惶,孩子会学我们,像我们那样去孝敬老人。生命温暖,这样往前方走,人的心才会有定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于丹
诚
排名:第4位 得票数:7267 得票率:66.5%
精华阐释:“诚”字,从言成声。意思是诚实,即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以诚待人,说真话、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是做人准则、立业之本。《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实才能取信于人,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荀子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诚信重诺是交友之道,是仁的表现,是中华优良传统美德。我们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恪守信义,忠于誓言,践行誓言,忠诚于祖国、人民、正义事业,乐于奉献,不怕牺牲,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努力奋斗。——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马庆株
善
排名:第5位 得票数:7220 得票率:66.1%
精华阐释:王阳明于《传习录》中称:“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孟子》书中的仁、义、礼、智皆是善之胜果。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注:有了这根,外貌亦润泽)。”(《尽心上》)这善之根,会有所生发,成为了一个人的内、外的善的源头。所以王阳明说:“何以干有???叶,能抽芽,必是下有个根在,有根方生,无根便死。”(《传习录》)可见根本善实在是生死之大判,人而无善根,虽生犹死,那是良知泯绝的必然后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明德”指天理也;“明明德”指人心之趋向天理也;“新民”谓于生民布新而除旧也;而“止于至善”则指终极之境。王阳明的“致良知”,和“止于至善”是同一道理,王阳明进一步解释:“性原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传习录》)“致良知”是对人类至善之性的回归。——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范曾
仁
排名:第6位 得票数:6439 得票率:58.9%
精华阐释:孔子界定“仁”为“爱人”。仁有忠、恕两方面内涵,“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尽己之心、有所为的一面;“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乃推己之心、将心比心、有所不为的一面。“仁”的内涵包括物我之间、人人之间的情感相通、痛痒相关。
义
排名:第9位 得票数:4302 得票率:39.3%
精华阐释:“义”的主要含义是“应当”,是“正当”,是“合宜”。“义”含有尊重别人、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尊重别人的社会地位和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的意思,那同时也就是尊重自己,守住自己的本份。孟子讲“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
传统道德仁、义、礼、智、信“五常”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与道德原则的总结,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是安定国家、稳定社会的最普遍的道德规范。孔子继承前辈思想家,已分别提出了这些道德规范,孟子明确指出“仁、义、礼、智”四德,尤其强调“仁义内在”。西汉贾谊、董仲舒正式提出“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道,将这五种基本道德原则视作人的“常行之德”。“五常”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儒家认为五常是天赋予人的德性,是人的美德。五常不是平列的,这些价值之间是有层次的。“仁”与“义”是核心,《周易·说卦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又是核心的核心。
“仁者爱人”,君子居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也是中国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孔子界定“仁”为“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子继承周公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以爱人、同情人、关切人,包括爱、同情、关怀下层百姓,作为“仁”的主旨。
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是说,一个有仁德的人善于推己及人,自己在社会上站得住,同时启发、帮助别人,让人家也在社会上站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