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侬与农从姓氏变化看靖西壮族族群认同
侬与农从姓氏变化看靖西壮族族群认同
【摘要】靖西县侬姓壮族的姓氏经历了“侬-农-侬”的变迁过程,这种姓氏的转变反映了当地侬(农)姓后人的族群意识随着时代而变换。不同历史背景下相异的认同表现,表明了壮族的民族认同,经过了一个从自在到自觉,从朦胧到逐渐清晰的发展过程。族群认同研究必须要用动态的历史的眼光来进行实证研究。把族群认同放到具体的时空背景进行长时段的考察,是族群认同研究的一个出路。
【关键词】侬姓;农姓;壮族;认同
【作者】罗彩娟,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人类学博士。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2—0073—007
作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其族群认同与民族认同是壮族研究的重要课题,纵观学界,对壮族认同研究有“壮族汉裔”情结的研究,还有对西方学者“共产党创造壮族”言论的批判性研究,从而指出壮族认同自古有之,壮族并非共产党创造。有的还对土司家族的民族认同开展研究,如蓝韶昱以龙州县为个案,指出龙州县域壮族土司社会的族群认同是多层次的:各族群的自我认同表现为原生陛,壮族的“汉裔”认同表现为场景性,土司既认同汉族又认同壮族表现出两面性,壮族的中华民族认同表现为向心性。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属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多根据历史文献,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壮族的认同,较少进行深入的个案剖析,得出的结论也缺乏一定的深度。本文将以靖西县侬姓/农姓族群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采用不同的姓氏这一典型案例,来解释当地壮族族群认同的过程与特征。并与当前的族群理论进行理论对话,指出应该在历史的长河中动态地考察一个族群的族群认同问题;族群认同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随着不同的历史环境发生改变。
一、侬与农:靖西壮族侬/农姓大观
靖西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东接天等、大新县,南与越南高平省毗邻,西邻那坡县,北界百色市、云南省富宁县,东北靠德保县,是祖国南部边陲重地。全县辖11个乡8个镇,290个行政村街。有2441个自然屯,44个圩集。有壮、汉、苗、回4个世居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靖西县总人口为60.51万,是广西八个边境县(市)中人口最多的县份。其中壮族人口占99%以上,是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县。据调查,靖西壮族有佯话、中话、隆安话、省话、乳话、左州话、府话七种不同方言。
在靖西县,壮族人口占绝对多数,这是无容置疑的。另外,农姓也是其中的一个壮族大姓,在各个乡镇都有分布,还有少部分用“侬”姓。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使是同为“农”姓的壮族民众中,也有所谓“土农”与“客农”之分。这让很多外来者不明就里,笔者也对此产生极大的兴趣,在下文将会加以讨论。
另外,农或侬姓又因“侬智高”这个著名的壮族历史人物而引人注目。在靖西县,侬智高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是壮族人引以为豪的民族英雄。因为,在当地人看来,侬智高正是靖西人,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不少壮族学者的认同。侬姓后人于1996年冬在靖西县坡州建立了“壮族领袖、民族英雄侬智高出生地纪念碑”。同时,壮族民间还有不少纪念侬智高的相关活动,如靖西县安德镇于2005年农历二月初一恢复举行传统的“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活动节”,此后,一年一度举行纪念活动。
此外,人们还以艺术的形式来宣传侬智高这个英雄人物。当地壮剧团编写和演出靖西壮剧《民族英雄侬智高》。该剧是以“侬智高以安德为根据地,领导壮族(含南方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进行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维护国家统一,捍卫中华神圣国土的英雄事迹”为内容搬上舞台的。另有壮族说唱《民族英雄侬智高》以及壮族末伦《壮族英雄侬智高》等艺术作品传颂。在民间,还流传有许多有关侬智高的传说故事,如“侬氏为何不贴门神?”“侬智高自小爱大刀和笔墨”“为保卫祖国疆土民族英雄侬智高鼓掌”等。
足见侬智高在靖西县是个家喻户晓的壮族英雄人物,人们对侬智高顶礼膜拜。作为自称是侬智高后裔的侬姓/农姓族群更是引以为豪,他们对侬智高的认同,甚而对壮族的认同比其他姓氏的壮族同胞更为清晰和强烈。因此,侬姓/农姓族群成为研究靖西县壮族族群认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二、从侬到农:靖西侬/农姓壮族认同“汉裔”现象
靖西县农姓壮族称本族农姓是为避免北宋王朝杀灭侬族,而导致其先祖伪造族谱成农姓,得以生存繁衍至今。农姓壮族经历了一个从侬姓改为农姓的历史过程。
《宋会要辑稿》卷一七三册“峒丁”条说:石鉴以“昭州军事推官,挈轻兵人三十六峒,杀僚延(僚延皆为壮族先称)颇众。”这是侬智高起义失败后,宋朝杀灭侬族的历史记录。因为当时北宋社会上已经有北方来的神农炎帝后裔的“客农”群体和侬智高侬氏的土著侬姓群体同时存在,侬姓族人为了逃避宋军杀灭,就以神农炎帝后裔的“农”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