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663米高原上守护“死亡之路”.docVIP

在海拔4663米高原上守护“死亡之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海拔4663米高原上守护“死亡之路”

在海拔4663米高原上守护“死亡之路”   4663米,这是新藏公路的平均海拔。由新疆叶城到西藏萨噶这段1375公里长的公路,由武警交通第二总队第四支队(下文简称“四支队”)担任养护保通勤务。自2002年移防西藏阿里地区至今,这支部队已经有8名官兵在高原因公殉职。   藏族司机贡桑每次经过海拔4778米的沙子达坂时总会停车,在路边点支烟、浇杯酒、给玛尼堆添块石头,祭奠他未曾谋面的“金珠玛米”。2012年8月28日,在执行养护任务时,为避让贡桑的车辆,四支队一中队指导员王波武牺牲。   比起生命的猝然离去,更长久的隐痛在一个个高原武警交通官兵身上隐现:“抽血时血抽不出来,血稠得跟蜂蜜一样”,80%的官兵患有高原病,如心肺肥大、心律不齐等。官兵中间还存在着找不着对象、离婚率高的现象。   但他们的牺牲奉献给阿里人民带来了幸福:自四支队接养以来,新藏线的好路率由以前的不到10%提高到了今天的96%,日均车流量增长5倍,交通事故降低76%。汽车从叶城到阿里,由“一个星期算幸运,一两个月不稀奇”缩短到了只需两天。由叶城到阿里的运费同比下降45%,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的物价同比下降36%。沿线游客增加5倍,阿里地区GDP增长4倍。   从此,阿里不再遥远。   11年来,武警交通部队四支队参与大型抢险100多次,救助受困车辆4000余台、受困群众15000余人。   死亡之路   7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新疆叶城的新藏公路起点处,这里有一座革命烈士陵园,埋葬于此的许多烈士都是在新藏线上因交通事故牺牲的。   新藏线又称219国道,这条路翻越3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冰雪达坂,涉过36条冰河。新藏线年平均气温零下9摄氏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况最差、道路病害最多的公路。在四支队上勤前,这条国道全年平均通车时间不足6个月,被称为“死亡之路”。   四支队前总工郭枝明忘不了,2001年,他随先遣组进藏时,沿途到处是被遗弃的汽车残骸。他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新疆小伙克里木上阿里,车陷在了界山达坂。他下车掏除车轮下的冰凌,可越掏车陷得越深。体力不支的克里木患上肺水肿,最后死在车边。 2001年7月,新藏线红土达坂段发生翻浆水毁,上百辆汽车陷在路上,数百人被困长达一个月之久。因为强烈高原反应,有7名群众不幸遇难。   遥远的阿里,远啊!   “没有那英雄志,你莫翻这昆仑山;受不了冷和寒,你莫来这天边边。”2002年,四支队官兵唱着这首歌踏上这条天路时,等待他们的是生与死的考验。   2008年冬天,支队政委张智双到海拔5500多米的死人沟路段进行道路勘察时,车滑进雪沟里。他和司机被困20多个小时,夜里用火把多次打退野狼的攻击。当他们获救时,几乎都要冻得撑不住了。   寂寞时,狼也不可怕   历数新藏线的“卡脖子”路段,海拔5248米的界山达坂路段总是第一个被提起。高原上的恶劣自然条件在这里集齐了。2002年6月,四支队一中队官兵在界山施工,强烈的高原反应使全中队60人3天只吃了10公斤粮食,32人昏倒在达坂上。   在界山,吃饭难。吃的都是夹生饭、沙拌菜——一个旋风过来,饭菜都是沙子,一不小心就会硌坏牙齿。在界山,喝水难。官兵们平时只能喝用生石灰消毒的河水,河水中常飘着牛粪、羊毛。在界山,通讯难。随着养护路段的变化,官兵们平均一两个月就得搬一次家。可无论帐篷挪到哪里,都没有手机信号。从2005年到2009年,中队长康继善在界山施工,那几年工地和营区联系,只能靠过路车捎纸条。一年到头战士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县城给家里打个电话。   与世隔绝给四级军士长刘富平留下了永远的遗憾。2009年,他在界山施工,家中的妻子马上就要生产。没想到爱人预产期提前了20天,刘富平按着老日子满怀希望地下山等消息,等来的却是噩耗——妻子难产,孩子因窒息导致脑瘫。   在界山,8月份水桶都会结冰,睡觉还得戴皮帽。而在阿里,8级以上大风年均149天。最苦的还是冬季留守在高原上的官兵,那时,室外寒风肆虐,空气含氧量由52%跌到40%。但就是在这被视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上,四支队的官兵们坚守着,守护着这条雪域“天路”。   “大家都是怀着梦想上高原的。” 驻队军医严顺奎说。当了15年兵的中队长马千强,从西宁武警学院毕业后本可以留校当教员,但他执意要求调到高原上。上士陈昌晴,入伍时在武警交通指挥部,他主动申请从北京调到阿里地区服役。   孤独是梦想的试金石。机械操作手常常是单兵作战,在无人区施工时,平地机操作手罗兵常常一天说不了一句话。寂寞时,连狼都不那么可怕了。罗兵的师傅柴秀国一个人施工时,曾连续十几天碰到同一匹狼。“这是一匹和我一样孤独的狼。”他说。后来,柴秀国每次看到这个“伴儿”,还会高兴地朝它唱上几句歌。   但高原上的生活其实少有浪漫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