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型城镇化系列调查夷陵非常“八个一”
新型城镇化系列调查夷陵非常“八个一”
核心提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了探索和尝试。三国夷陵之战的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在2012年推出了集镇“八个一”建设,这八项建设被称为该区政府探索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破题之作。为何要推出“八个一”?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还是一种新思路?这“八个一”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能起到多大作用?建设资金是否给集镇带来巨大压力?当地百姓是拥护还是反对?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者连续走访了夷陵区三斗坪、龙泉、邓村等三个集镇,对此做法进行剖析。
“我叫李玉玲,和李玲玉差一个字。”身穿红袄、满面笑容的老板娘,一边给客人搬凳子倒茶,一边热情地自我介绍。
李玉玲今年42岁,是葛洲坝移民,“刚来这里时,过得不好,就靠种柑橘,一年到头只能赚两三千块钱。”后来,镇里发展旅游,政府出钱修路,还号召村民改造房屋。她和老公一咬牙,花了30多万元,盖起了眼前这栋漂亮的四层楼房。
按照镇里要求,房子外观清一色是峡江风格,白墙,青瓦,仿古木门窗,典型的徽派建筑。房子盖好后,从没做过餐饮生意的李玉玲夫妇,也壮着胆子,在一二楼开起了餐馆。李玉玲的餐馆就开在长江边,坐在店门口,能看到马路对面的长江,江面上,碧波荡漾,不时有轮船驶过。
李玉玲说,这里有山有水,空气也好,听说镇里还要搞建设,就想着好好在这里做生意。
三斗坪镇:“挣票子,靠旅游”
集镇建设,看似是政府补位,撬动的却是当地旅游业。在这个缺乏耕地的集镇,旅游业成了镇上居民的生存命脉,镇上居民或在景点周围,或在江边,开起了农家乐。因此,把集镇基础功能建设好,打造靓丽的旅游环境,才能留住游客,提高集镇百姓收入。
李玉玲所在的镇是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地处“三峡画廊”之称的西陵峡畔,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这里依山傍水,上扼巴蜀天府之水,下连荆楚鱼米之乡,素有“川鄂咽喉”之称。
李玉玲听说的“镇里还要搞建设”,指的是2012年夷陵区推出的城镇标准化建设工程。即夷陵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内,每个乡镇集镇要建设一条靓丽的进出通道,一个优美的居民休闲广场,一个规范化的农贸市场,一个标准化的水厂,一个生态化的污水处理厂,一个现代化的垃圾填埋场,一批环保公厕和一条精品示范街。”这八项标准化建设工程被当地称之为“八个一”建设。
“目前,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进出通道、水厂等已经建好了,再建一个休闲广场、农贸市场、临江的精品示范街和公厕,我们就能在全区率先完成‘八个一’建设。”在明媚的阳光下,望华女士眯着眼睛,倚靠着江边护栏,一边捋起袖子,一边向《支点》记者介绍。
望华是三斗坪镇党委书记,身材娇小,说话语速飞快。她指着李玉玲餐馆前这条大路说,1994年在这条路上行走,晴天也要穿雨鞋,路面高低不平,还有几十厘米的坑。现在,地下挖了3米深的电缆沟,所有电线电缆全部地埋,地面上看不到一个电线杆,所有工程都是按照国际旅游名镇的标准修建。
三斗坪镇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石牌三峡人家、三峡观坝、石牌要塞、黄陵庙等都在其境内,为打造旅游明星镇,2008年5月8日该镇启动临街、临江民房改造,现在已经完成了260多栋私房改造。改造风格正如李玉玲家一样,是突显地域文化的峡江风格。李玉玲告诉记者,如果按照镇里要求的风格建房,政府会补钱。“我们建房,镇里给了3.2万元的补贴。”
这种峡江风格,不仅仅体现在民房改造上。为了带动农民发展旅游服务业,镇政府决定,凡是建造峡江农庄,创办星级农家乐的农户,均能获得每户1万元的补助。
很显然,三斗坪的集镇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夷陵区提出的“八个一”,而是为了打造中国旅游名镇。“因为旅游产业是就业面最宽泛、拉动和带动相关行业最丰富的产业。”望华举例说,沿江的石牌村,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旅游名村。老百姓提篮子,开馆子,摆摊子,挣票子,全部是依靠旅游业。有几家农户,去年“十一”黄金周,7天净赚20万元。石牌村全部是农家乐,卖烤鱼的,一天能赚5000元。
在乡镇建设之前,三斗坪镇的产业很杂乱。山上1万亩桑蚕,山腰1万亩茶叶,山脚1万亩柑橘,都不成气候。“专注旅游业后,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我们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比如桑蚕,原来没有深加工,现在政府扶持一家移民企业,创办了桑蚕科技有限公司,依靠山上1万亩桑蚕基地,专门做桑蚕深加工。如今,中堡岛牌蚕丝被畅销国内外。
先前,镇里的蚕茧都被江浙人收走了,现在蚕茧不仅实现了就地加工,还转化为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集镇全覆盖,合作社对桑农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对桑蚕进行市场价收购,还提供农机服务。”望华感慨道,新型城镇化必须与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才行。
“一开始,区里提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