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蒙善良和阳光底色
王蒙善良和阳光底色
焕发热情的年代
中国人的命运,包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那些年,尤其是在1978年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接着三中全会的东风,文艺界毫不犹豫地进行了一系列平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筹备组决定在新侨饭店召开会议,为那些遭到错误批判的“毒草”作品(其中包括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恢复名誉。那时他正在北京搞文学创作,当筹备组通知他去新侨饭店参加会议的时候,说实话,把他吓了一跳,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那个会上他非常低调,只是在强调自己当年写作时很年轻,才21岁,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但他说自己不是站在与人民敌对的立场上写作的。他不敢多说,他怕上当,怕又让人给“引蛇出洞”了。谁知,第二天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播出了这条消息。当时王蒙的爱人还在新疆,她很兴奋,立即给王蒙写信,说中央已经向全中国全世界宣布了,你已经平反了。与她的兴奋和激动相反,王蒙和那些在场的人倒很冷静,他们无法理解这个陡然的转变,大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
王蒙能够开始自己写作的时候,是在1979年以后了。其实他从1973年秋天就开始动笔,毫无疑问,他当时也想从农村的阶级斗争这个角度来写。这些东西他写起来也都很有情趣。但毕竟总体设计是一个阶级斗争,一个农村的反革命势力,也跳不出这个套来。1979年和1980年对王蒙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1979年底他就开始写《风筝飘带》和《海的梦》,到了1980年开始写《蝴蝶》还有《春之声》,他想这个时候的心情就比较放得开了。刚从新疆回来的时候,他是在一个六平方米的招待所里写作的。六平方米本身倒没有什么,问题是它的前面是一个盥洗室,所有的人都要在那里洗脸、刷牙,所以那个声音非常之大。它的后窗户是一个电视机,整个招待所就这一个电视机,可能有五十个人在看这个电视。而且夏天的天气又很热,所以他在那儿一个人穿着大裤衩,光着脊梁,完全是一种赤背在农村里割麦的感觉。当时真是特别的兴奋,王蒙已经年过四十的人了,结果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可能,那种美好的心情真是让他至今难忘。
70年代末,一到北京,王蒙常常被邀请参加座谈会,在这些会上他认识了一批风华正茂、活力四射的人物,包括当时在北京改本子的白桦,安徽的张锲,北京的李陀,因话剧新作《丹心谱》而受到瞩目的作者苏叔阳等。
还有一件事他绝对不干,就是不与人搞口舌相争。至今也如此,有误解,有歧义,有恶意,有胡说八道,他都是笑一笑。笑一笑是一宝,这是他的体会。他宁可不写一字,宁可转业卖糖葫芦,绝不陷入文人相轻的下贱圈子中去。
1979年10月30日,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开幕。他看到了那些老文艺家,坐着轮椅,扶着双拐,被人搀扶,口齿不清……都来了。老作家萧三、楼适夷等到了台上发言,说了一句“咱们又见面了……”泣不成声……四届文代会是一个标志,中国的文艺进入了新时期,声嘶力竭,雷霆万钧,一切达于极致的“文革”,终于离开了大家,这应了物极必反的老话,无论具体情节上有多少仓促和不足、肤浅和幼稚,第四次文代会仍然算是一个转折。
无论多么重要多么激情的大会,开完就开完了。紧接着对于他最重要的是分到了房子,地点就在前三门——崇文门、前门、宣武门一线。那时的前三门房子令人激动。四届文代会与三次作家代表大会后,王蒙先是担任了《人民文学》杂志编委,后任作协书记处书记。文代会一批“归来作家”被东北一些省请去与读者见面,讲话中被认为有走火之处。王蒙专心于写作,谢辞了这一类邀请。这段时间是他写小说的一个高潮。1979年秋至1980年春,他写了《悠悠寸草心》、《难忘难记》、《表姐》等,还有第二个中篇《蝴蝶》。此外,他给《光明日报》、《十月》等还写了一些长篇大论的评论。用那个时候的词儿,他的这种写作叫做“井喷”,积压了20多年,终于井喷而出啦。
新疆“文革”中有一个吓死人的“要素”,三位地委书记在一起悄悄骂某位当时的领导人被举报,被当做“现行反革命”逮捕。其中一位死了,一位被批斗得精神错乱,另一位在“文革”后复原官职。老百姓对于官复原职后的他的架子与“待遇”有些说法。王蒙受此启发写了《悠悠寸草心》,此作被评选为1979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说客盈门》的产生比较特殊,一次几个作者在一起闲聊,其中的内容被他写了,而且刊登在1980年新年伊始的《人民日报》上,占了一个版。此后周扬同志多次对他说:“吕正操同志非常喜欢这篇小说。”
人生的“测不准原理”
1982年初夏,有友人告诉王蒙,在今秋召开的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他有可能成为中央委员的候选人,对此他深为震动不安。这年夏天,他和夫人自费悄悄地去了一趟北戴河,每人花几十块钱,坐市政公交车,住进了北戴河外国专家局疗养所。不是正式代表,但他还是作为列席人员出席了十二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