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数人暴政”伦理悖论与现实解决途径研究
“多数人暴政”伦理悖论与现实解决途径研究
摘 要:伦理悖论是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的公共问题,上升到政策层面上,众多政策制定者都希望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来弥补、甚至避免伦理两难和漏洞。以一个经典的伦理学悖论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多数人暴政”这个高频发生的命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和原因,通过现实事件探讨了现实生活中“多数人暴政”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影响,提出了在公共政策中可以通过法律约束、社会监督和文化感化政策来对多数人的暴政进行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以期对现实的政策制定有所借鉴帮助。
关键词:伦理悖论;多数人暴政;社会正义;政策设计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024-03
伦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假设你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西部小镇的警长。镇上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大多数人相信鲍勃是有罪的,但是你知道他是无辜的。除非你现在就绞死鲍勃,否则镇上就会发生一场暴动,还有不少人会因此丢掉性命。有人说,你必须绞死鲍勃,因为阻止暴动发生的价值远大过他失去生命的损失。面对这种情形,你会怎么做呢?
一、“多数人暴政”的伦理学理分析
1.悖论透视
上述故事就是一个伦理学悖论,即一个两难的选择。杀死无辜的鲍勃,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践踏法律的正义;而不杀鲍勃,则会面临全镇暴动的危险,导致更多无辜者丧失性命,哪一种选择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你恰恰要做出一个选择。是不是杀死鲍勃这件事情就了结了?是不是杀死鲍勃真的就如上所说有益于更多人的福祉?是谁赋予了一个人剥夺令一个人生命的权力?权力拥有者凭什么做出所谓“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决定?谁来替少数被剥夺了话语权的人们代言?再大而言之,无辜鲍勃之死是否变成了现代版的“苏格拉底”之死?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伦理模型,似乎可以一笑了之。然而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这个故事里蕴含着对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如何做到正义的哲学内涵。如何防止多数人对少数人暴政的出现,如何对公权力的拥有者、政策的制定者进行监督,乃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合乎正义??准的抉择,对现代公民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似乎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伦理学的小故事。
2.逻辑起点
首先分析一下故事中那个看似很有道理、甚至最终决定了这个故事伦理悖论意味的逻辑起点,即“阻止暴动发生,维护多数人生命的价值大于一个人失去生命的损失”的观点。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观点。功利主义,简而言之,就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义是对快乐或逃避痛苦的追求,是理性计算的结果。功利主义的伟大奠基人边沁曾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来探讨快乐和痛苦的计算方法,分别细分了14种快乐和12种痛苦,分析了影响人们苦乐感觉的32种因素,并提出了计算苦乐数量的程序和方法。这就是边沁的“道德数学”系统,也是功利主义思想和功利主义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问题在于,一个人为什么要在必要时为所有人的更大幸福牺牲自己的私人利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别人的不幸福中得到的幸福本身就是不幸福,违反了公平正义的原则,更何况,一个人如果非常理性地对待生活中的所有选择,计算所有得失,这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3.悖论原因
接下来,审视一下这个伦理学悖论,即多数人暴政发生的原因。多数人的暴政来源于多数的思想,多数的思想导致了多数决,而多数决在今天被认为是民主的基本内涵之一。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的那样:“民主政府的本质,在于多数对政府的绝对统治,这种统治之所以是绝对的,是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反抗不了多数”支持多数的理论还有很多,比如教会法理论假定,集体中的多数较之于少数更容易掌握真和善,这样多数决不仅基于人头数量上的多少,还基于决策质量上的优劣;社会契约论则假定了一个经由一致同意的原始契约,根据这一契约,社会被建立起来,并且个人将受多数人的意志约束。由此看来,投票、民主是产生“多数人暴政”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原因值得引起重视,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路法西效应》中提出的可能导致正反效果的需求:一是对于一致性及合理性的需求。这项需求给予人们生活的指引睿智且意义深远。但是承诺的不协调也可能迫使人们美化及合理化错误的决定;二是人们需要认识、了解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这项需求孕育了人类的好奇心、科学发现、哲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可是当环境反复无常、专制武断因而让人无法理解时,这也可能让这些基本需求反过来让人产生挫折感并造成自我孤立,即特定环境下,情景力量远远胜于个体力量。需要注意的是,试图去理解情景和系统如何影响个体行为,并不是为了替谁辩护,或是为了免除此人所犯下的非道德或非法行为的责任,而是为了更加客观的分析问题,就正如不能因为民主制有缺陷,就否定民主之于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