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精神与都市生活博弈
乡村精神与都市生活博弈
【摘 要】《废都》是贾平凹“从农村到城市”的一次大胆尝试。贾平凹带着从乡村进入都市特殊的心理体验的痕迹,描写了作为乡村对立面的“都市”和“都市人”的罪恶,表达了对于乡土文化在都市中消失的痛惜之情,也表达了当代都市人心灵无处安放的苦闷之感。
【关键词】 贾平凹 《废都》 失乡 乡村文化 城市文学
引 言
长期以来,陕西乡土文学的创作是显著而耀眼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是陕西文学的重要作家,也是新时期乡土文学的典型代表。相比较乡土文学的繁荣,陕西都市文学的发展是缓慢的。西安某报一文化记者曾在一篇报道中指出:“陕西城市文学之所以滞后,并非陕西作家笔力不逮、思维迟钝,问题的关键是陕西一些作家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农村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思想未能解放,他们拒绝城市,不肯融入城市,感受不到城市火热生活对他们心灵的撞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现象愈来愈突出,陕西很多知名作家也长期生活在西安这座城市,城市成为他们主要的生活、创作场所,一些作家不可避免地开始进行城市小说的创作。《废都》就是贾平凹本人“从农村到城市”的一次大胆尝试。贾平凹在《废都》后记中这样说道:“一晃荡, 我在城里已经住罢了二十年, 但还未写出过一部关于城的小说。越是有一种内疚,越是不敢贸然下笔。”
但有人却认为《废都》是一部伪城市文学,本质上仍然是乡土文学。因为《废都》虽然将笔触放在了西京这样一个城市之下,描写的也是都市知识分子的情态与心理,但小说本身缺乏现代都市人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因此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学作品。贾平凹的创作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以一种乡村人的视觉来反思这个城市,他笔下的都市,只是表面化的都市,强调城市的物欲和消费,城市作为与乡村对立的一种形态出现,却不能从外在形态进入到内在的状态,从而获得对城市认识的深度。
从乡村到城市:作家特殊的心理经验
贾平凹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他对哺育他的家乡有着深深的感情。尽管寓居都市多年,贾平凹仍然称自己为乡下人,他的思想和意识???始终都保存着乡村本色。
在乡村生活过的作家,大都带有一种乡村价值取向,带有从乡村进入都市的特殊的心理体验的痕迹。沈从文曾说:“都市住上十年, 我还是个乡下人,永远不习惯城里人所习惯的道德的愉快, 伦理的愉快。”芦焚亦自剖道:“从乡下来的人, 说来可怜, 除却一点泥土气息, 带到身上的真亦可谓空空如也。”[1]
沈从文等人的乡村价值取向, 带有他们从乡村进入都市的特殊的心理体验的痕迹。他们大都对乡土有着深厚的眷恋,而对城市生活排斥和抗拒。新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阿德勒认为, 为克服自卑感, 人们会将其转变成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人格上如此, 文化上亦如此。在这些作家看来,都市生活构成对人的全面压迫, 而乡村则广泛存在着“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2]
正因为此,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中,乡村生活从正面完成着对理想人性的塑造,而对于都市生活,却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废都》并没有过多描写生活状态本身的细碎、世俗、平庸以及市井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乡村视角下的西京城,是一个消费、物欲的城市,是与自然美好的乡村生活对立的一种存在,贾平凹着重表现现代化都市对人心灵的腐蚀。
乡村视角下的都市生活及人物
立足乡村文化,《废都》里的“都市”是作为美好纯洁的“乡村”的对立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作品不再反映人性美的一面,而是挖掘“废都”的糜烂、颓废,揭露“废都人”的迷茫、堕落。城市没有灵魂与精神而只有肉身, 一切似乎都如张承志在小说《错开的花》中所说:“肉身置于闹事, 灵魂却追逐自然”。[3]
1.乡村视角下的“西京” 城
《废都》展示了一幅触目惊心的都市生活图景。贾平凹通过对“废都”的丑化,展现了他理想中“都市”堡垒彻底的分崩离析。在这个《废都》中,贾平凹借用了“老牛”的形象,展示了他对现代化都市的批判。
小说中这头来自终南山的“老牛”,因为庄之蝶“像个哲学家”的一句评价,竟像人一样有了思想,他质疑着纷争繁杂的世间,认为人是由牛变的,而人却把牛当鸡一样、猪一样的为自己服务,由此又为自己种族的屈辱鸣不平。
“奶牛哲学家”和庄之蝶有很多相似处,他们都从乡村而来,在城市里苦苦挣扎、痛苦地活着。这头牛的思考也可以看作是庄之蝶的思考。这头牛眼中看到的城市不是繁华的、美好的,而是水泥、钢筋和浑浊空气交织的怪物,“是退化了的人太不适应了自然宇宙,怕风怕晒怕冷怕热集合起来的地方”。这头牛看到的人世是荒诞的、无法理解的。借着这样的视角,顺理成章地表达出了庄之蝶这个新旧交接时期的文人的出世倾向:都市是个怪物,都市的居民都是妖魔鬼怪。唯有逃离这个光怪陆离的地方,才能够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