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帧里旧年台湾。二轮戏院剪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静帧里旧年台湾。二轮戏院剪影

静帧里旧年台湾。二轮戏院剪影   如果有一天要离开台湾,我最留恋的,恐怕是那里的电影院。而比起一线城市常见的数位豪华影城,我更怀念的,是镶嵌于台湾角角落落的二轮戏院。   台湾作家舒国治曾在《老电影与老年代》一文中写:“台北,一向是看电影的好城市。即使是日据时代。高戊升《一个台湾人的回忆》书中便说他最喜欢的电影是法国片《望乡》,那是1937年。50年代初,《望乡》仍会在台北重新上片。我常提说的那时台北之佳,是你从鸭粪处处、水田密布的乡村环境下(像大安区)跳上一辆公交车(像20路),25分钟后便可看到法国大导演布列松的艺术片《最后逃生》。那是电影院云集的西门町,不少影院的座位超过一千。”而日本片爱好者、导演吴念真在回忆起童年时代时说:“那时九份只有一家电影院——昇平戏院。在那个时候,看电影对我来讲是很重要的事,是生活中极少数的娱乐,而且不仅是我,我的父亲辈们最大的娱乐也一样,就是去昇平戏院看戏。”   这些话看似是前辈们在追忆似水年华,可他们落于笔端的经验,在台湾这样一座古旧的岛屿上时常还可以寻到踪迹。自从1900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的电影机首次在台登场,法国电影协会邀请日本商人大岛猪市与电影技师松浦章三到台北淡水馆举行试映会后,电影从此便再也没有离开过台湾人的日常生活。   如今的昇平戏院因为侯孝贤与吴念真的关系,成为了著名的景点。它的成立要追溯到日治时代的1913年,原址在九份基山街106号东山旅社旁,1934年改建,重命名为“昇平座”,是日治时代台湾北部第一家戏院,也是全台湾最大的戏院,占地六百多平方米。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昇平戏院逐渐没落。2010年经修复重新对外开放。每一天,它都在播映取景于九份的《悲情城市》、《恋恋风尘》……那已经不再是童年吴念真所在,而是吴念真所建立的新的电影梦。   闲聊时,吴念真说起自己初到台北时,逢到假期为了打发时间,就买一块大饼去二轮电影院耗上一天。现在,他常去的青康已经不在了,可台大附近的东南亚还在。我在心里弱弱地说,“其实到现在,我也常这么干啊。”   台北学苑,坐落于敦???北路与南京东路口的东北角,靠近松山机场,是救国团台北学苑园区内的一栋表演厅,即他们所说的“青康”。上世纪六十年代,它每天放映老片,那时一张票一元,节目单一周前已印好。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市售首轮片二十五元台币,青康只卖七元,而且一次可以看两部。吴念真回忆:“我印象很深的有一次,不知道是纪念什么活动,一连放了《乱世佳人》和《宾汉》,下午两点进去,出来都八、九点了,还送了一个冰淇淋,那个时候冰淇淋2块钱嘛。等于花了5块钱,看了两部电影。就这样,从16岁开始,一直看到我去当兵。”   许多台湾人和二轮戏院一起成长,那些戏院有的是栋破房子,有的是废弃公设,有的是偏远营房,有的是眷村空地,无论多么陈旧,都成为了记忆中最温暖的静帧。   记得有一年,我随某报记者去台南采访,路过全美戏院时,随即被悬挂的大幅手绘电影海报惊呆了。在电影产业逐渐走向3D的今天,三公尺平方大的手绘看板仿佛理应出现在复古的电影布景中。可海报上画的,却是当红的好莱坞巨星。   南部到底还是岛屿的童年。   台南市一共有两家二轮戏院,全美和今日,一张会员卡两戏院同用,如今一张票才卖22元人民币。今日戏院早在1946年就开始营业,当时名叫“小全成戏院”。可见还有“打全成”,如今变成了百货公司。   全美戏院至今仍旧保留着老戏院的旧年风格,没有电脑输出的门票和绒布座椅,而是人工盖章的纸片戏票和铁皮凳。其实这样的古风,在台北的二轮戏院诸如湳山、景美佳佳也是常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电影院依然保持着“某某戏院”的名字,而不是自诩“影城”。战战兢兢的自知分寸。而手绘电影海报,曾经是流行的艺术形式,如今早已衰弱。若不是美联社的报道,恐怕没有人会记得60多岁的老师傅颜振发和他的巨幅油画。据说,他是台湾最后一个从事这一行的人。那份为电影画像的工作,恐怕也是这座岛屿最为寂寞的职业之一。   1971年,全美戏院开始改制转型,以播映二轮洋片为主,2片同映优惠售价,成为全台二轮片发源地。二轮戏院,是播放首轮戏院下档电影的电影院,票价十分低廉,且大部分戏院在影片播映完毕后不会清场,可在当日内无限次数观看。1960年代辉煌时期,每天有2000、3000人排队等着看电影。台北的湳山戏院、新北的林园板桥戏院等还能跨厅观影。湳山因为地处闹市通化街,甚至允许顾客出门吃饭后再回来继续观影,一票可看四部片以上,只需人民币三十多元。仔细一看,会发现时过境迁,空闲时愿意在二轮戏院耗上一天的孤独人可不在少数。他们中很可能,就躲藏着未来的李安、吴念真、舒国治……   老电影院大都颇有来头,曾经沧海,大隐于市。如全美戏院,1950年成立,建物本身已过耳顺。光点台北,从前是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