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docVIP

民国时期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

民国时期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   为了探究鲁迅作品在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材中的分量和功能,我们依据《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小学教材》提供的线索,结合人教社、北师大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调查了90套中学国文教材。根据其依据的课程标准和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我们将这90套教材分为五类,拟分别论述,并试图得出一些初步结论,供学界参考。   一   我们调查了1920年代的9种中学国文教材,按总选文篇数1267计,每26篇作品中会有1篇鲁迅作品,但跟周作人、胡适作品相比,鲁迅作品并不占据最显著的位置。   这些教材中鲁迅作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呐喊》和《热风·随感录》,它们或被作为新文学的代表,或承载传播新思潮的功能。穆济波在东南大学附中使用仲九、俍工合编《初中国语文读本》第三编中的《故乡》与《狭的笼》时,将教学目的设定为:“社会制度,把一般同生共命的人类,强分出无限智愚强弱的主奴阶级来,要免除人类的悲苦,便要将这一层层的障壁打倒,一切不合理的思想,制度,都给完全解放改造,重新再铸文明。如能将人类之狭隘的习惯一一破除,庶几乎才有一种正当的生活。”[1]《初中国语文读本》后两编选入了鲁迅翻译的《幸福》和《疯姑娘》。孙俍工为这些作品设计的作业中,包含分析“所含蕴的思想问题、所表现的人生问题及学生对于本篇的感想和批评”,“注意作家略历、作家的思想学说、作家艺术上的主张(人生的艺术或艺术的艺术)及派别(浪漫派、自然派或新浪漫派等)、作家所受时代精神与环境的影响”[2]等。《孔德学校初中国文选读》第七册将6篇鲁迅小说放入26篇中国现代小说之中,第八九册将6篇鲁迅翻译小说放入30篇翻译作品中,是有意将鲁迅作品作为新文学的代表。   有些鲁迅翻译作品,仅为这一时期教科书所有,如武者小路实笃《自序》、江口涣《忆爱罗先珂华西理君——桃色的云代序》、尼采《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阿尔支拔绥夫《幸福》、明那·亢德《疯姑娘》、安特来夫《黯淡的烟霭里》、芥川龙之介《鼻子》等。   二   我们找到1930年代出版的初中国文教材40套,有36套选入了67篇???迅作品,共出现173次,大概每45篇中会有1篇鲁迅作品。其中,《野草》《呐喊》《热风·随感录》《思想·山水·人物》和《爱罗先珂童话集》5部作品出现频率最高,主要被作为文章法则的范例和现代文学的代表。   《野草》很难懂,但出现频率最高,编者不是将它当成鲁迅哲学的元素,而是作为记事、描写、抒情等文章作法的具体例子。《朱氏初中国文》“依由简及繁由近及远的原则为次序”,依次选讲写景文、叙事文、抒情文等。其所选鲁迅作品中,《秋夜》与《好的故事》属题为“描写秋天的树木”的第一册第七组;《腊叶》属题为“描写感叹树木枯凋的情绪”的第一册第八组;《雪》属题为“描写雪中的景色”的第一册第十七组。傅东华《复兴初中国文》第一册选《秋夜》,侧重于理解“‘印象’的意义”[3];第二册选《风筝》,课后暗示中将其与丰子恺《忆儿时》相比,侧重于讲解叙事文和抒情文性质的不同[4]。《开明国文读本》编者王伯祥认为《秋夜》“是一篇描状秋夜静趣的叙述文”[5],《好的故事》“是描状梦境的美文”[6]。   与《野草》不同,鲁迅小说被当成现代文学的代表。商务印书馆《基本教科书国文》第四册选入《风波》,《风波》及其前后几课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觉悟了现在是怎么一个时代,我们所处的是怎样的一种境地”[7]。编者以《风波》为近代文学的代表:“近代作家之用下层阶级生活作文学的材料,动机与旧文人不同”,“旧日文人因其一般的愚蠢,所以除偶有特异者外,都觉不屑替他们作传;近代作家一面见其愚蠢,一面却见其同样的人类的热情,且正唯见其愚蠢,所以觉得其中含着切要的社会问题。这是新文学和旧文学最重要的差别”[8]。文艺书局《初中国语教科书》也侧重于《示众》的近代特质:“把时间缩短,地方缩小,就是较长的题材,也剪裁为几个断片,这是西洋作法的常则,也就是现代作法的常则了。”[9]但侧重分析鲁迅小说的近代特质及其在现代文坛地位的教科书,在当时不占主流。《基本教科书国文》虽由商务出版,但商务并不重视它,出版后三个月,《复兴初中国文》就开始出版并代替了它的位置。   无论是《野草》,还是《呐喊》,因其复杂深刻,编者在文体归类和内容解读上都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基本教科书国文》将《风筝》归入“抒情文”[10];《复兴初中国文》则认为它属于抒情性质较多的叙述文[11];《国文百八课》却将它归入“随笔”单元[12]。编者对于《孔乙己》的看法分歧较大。《朱氏初中国文》编者朱剑芒认为孔乙己“是个实有的人物”,“鲁镇是实有的地方”,小说的主旨“在使人明白人无正当的职业,便会读书写字,也不免有堕落的可虞”,结论是“无论何人,但能努力工作而又知所节俭,绝不会到穷困的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