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春江花月夜》“哀而不伤”诗风特色
浅析《春江花月夜》“哀而不伤”诗风特色
摘 要:《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具有“哀而不伤”的诗风特色,分析了这一诗风形成的时代背景,并从诗歌意境的创造、景物的描写、人生的探索、情感的抒发等方面阐述了这一诗风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哀而不伤;诗风特色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这首诗描写精致、意蕴优美,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唱,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歌以“月”为线索,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引发了江畔月下的思索、抒写了因月而起的情思。和许多以月寄情的诗一样,它也是抒写离愁别绪的,有惆怅,也有无奈,但与其他同题材的作品相比,少了锥心的痛苦和刻骨的泪水,被认为具备了初唐诗歌“哀而不伤”的特色。
一、《春江花月夜》“哀而不伤”诗风特色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个时代的文学必然焕发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唐朝初年,统治者吸取了隋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所以,初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社会思想相对开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渴望建功立业,蓬勃向上、奋发有为就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并且,初唐统治者把文学文风与治理国家直接联系起来,努力构建具有恢宏气度的文学风貌。所以,在初唐诗坛上,面对别离,少了几分凄凄惨惨戚戚,就有了王勃笔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就有了高适笔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放。《春江花月夜》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契合了时代的心声,体现了初唐的时代之音。
二、《春江花月夜》“哀而不伤”诗风特色的具体表现
1.宏大的背景、壮阔的意境
诗歌起笔就勾勒了一个非常辽阔浩大的背景去写景、思索、抒情。开篇就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天来了,一切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江水也如此,冰河已经解冻,江潮开始涌涨,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着潮水的涌动刹那间活泼地从海的尽头喷跳而出,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两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壮丽的画面。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月由东而西,徐徐上升,柔和的月光随着江水的流动照耀着千万里之遥,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呢?这四句用壮阔的笔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开阔、壮美的世界。一个“连”字,写出潮水的浩浩荡荡、绵绵不绝之势;一个“共”字,写出月升之时活泼有力、矫健不凡之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两句将空间拓展,水波粼粼,延伸向无垠的远方,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创造出一种更为雄浑博大的意境。在这样一种广阔无边的意境中,那种小儿女的离别相思之苦就显得很淡很淡了。
2.孕育蓬勃生命力的美好景物
自“楚辞”开中国文坛悲秋的情怀以来,文人墨客在抒写离愁别绪、人生失意等情感时,往往选取秋天枯败的落叶、凋零的残花、清冷的秋雨、萧索的霜风等景物来加以烘托、渲染,如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而张若虚在抒写离愁别绪时却选取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世间最美妙、最动人的自然美景并作淋漓尽致的描绘。诗人在开篇为我们描绘了春江月夜壮丽的画面后,紧接着写道:“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水曲曲折折绕过长满花草的原野,月光照在鲜花树木上,像在上面撒了一层薄薄的小雪珠,空中的流霜、汀上的白沙,全被月光浸染,人们已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天地间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无边的春江之夜只剩下梦幻般的银色,自然界洁净得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在他的笔下,春天的江水浩浩荡荡、汹涌澎湃;春天的原野辽阔无边、鲜花盛开;春天的夜晚微风和煦、月色撩人……这些景物,除了美丽,更多的是活力,就像朱自清在《春》中写的那样:“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明月朗照之下,滟滟的水波,花草丛生的芳甸,如同披上霜雪的花树,银色的沙滩,一切都是清丽出尘,蓬勃有力的。从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的尽情描绘中,读者感受到的不是忧伤与痛苦,而是一种对春天的礼赞、一曲生命的颂歌、一份跃然于纸上的喜悦。
3.积极的人生宇宙探索
这首诗除了描写良辰美景、离愁别绪外,还有对生命宇宙的思索。这种思索,自古以来就有,面对博大永恒的宇宙,人们常感个体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典型的如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苏轼《前赤壁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