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公考、事业单位面试试热点.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公考、事业单位面试试热点

2011年公考、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医生公信力何以滑坡  【背景材料】   两位外地朋友来京看病,还没住院,就到处托关系找熟人。他们说,不找熟人心里没底。一位说,某人因为没找到熟人,给医生的红包送不出去,结果进了手术室,医生说血压太高做不了手术,又被推出来了。另一位说,某人患心脏病,医生说放了两个支架,几年后检查发现,根本就没放支架,白花了冤枉钱。   其实,这些大多属于坊间传言,很难证实。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却是宁可信其有。这反映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即患者看病时缺乏安全感,常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不久前,《瞭望》周刊联合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受访者认为最不诚信的五大行业中,医药卫生诚信度最低。这说明,医生的公信力严重滑坡,医患之间的信任日益脆弱。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京佳解析】   京佳认为,医生本是最受尊重的职业之一,如今的形象一落千丈,这与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下降不无关系。最近一段时间,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频频曝光。例如,七旬老汉住院被收处女膜费、东莞胆结石患者住院28天花45万元、济南输液要收“板凳费”、珠海9家公立医院药剂科科长全部落马等。这些事件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蚕食着医患之间的信任。其实,负面新闻只是表象,问题的根源在于医疗体制积弊日深。正如列宁所说:“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政策,公益性日渐淡化。很多院长把医院当成了企业,把创收当成了政绩。他们拼命跑马圈地,扩张规模,搞“军备竞赛”。为了早日收回投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医院往往鼓励科室创收,并将绩效考核与收支结余挂钩,逼迫医生沦为“商人”。与此同时,医生的劳务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很多人心理失衡,于是铤而走险,靠收红包、开贵药等牟取私利。京佳认为,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医疗行业公信力下降,患者对医生充满戒心。   京佳认为,医疗行业公信力下降,伤害的不仅是患者,也有医生自己。近年来,医生的尊严感和幸福感越来越低。中国医师协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医生对当前的行医环境不满意,九成医生认为自己付出与报酬不相符。不久前,丁香园网站做了一项调查:38%的医生感到行医环境“恶劣”,感到“尚可”的只占13%;25%的医生认为患者对医生“不尊重”,认为“友好”的仅为12%。可见,在一个畸形的医疗体制下,医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内心必然缺乏尊严感。而尊严是幸福的基础,如果没有尊严感,自然也不会有幸福感。   京佳认为,如何才能挽回医疗行业的公信力?从根本上说,必须铲除腐蚀医疗行业公信力的制度土壤,让公立医院告别“逐利性”,让医生告别“逐利心”。公益性是公信力之本,只有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回归公益心,才会获得公信力。因此,政府应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使其摆脱创收冲动,把维护患者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同时,大幅提高劳务技术价值,增加医生的阳光收入,使其凭借医术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在此前提下,政府可以严格监管医生的行为。对于收红包、吃回扣医生,一律吊销执照或者绳之以法。   医生公信力滑坡,既是道德问题,也是制度问题。道德是柔性约束,制度是刚性约束。好人遇到坏制度,可以变坏;坏人遇到好制度,可以变好。因此,惟有深化医改,革除制度弊端,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2011公考、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不应给醉驾入刑留口子 【背景材料】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5月10日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正确把握危险驾驶罪的构成条件,不应认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犯罪。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关于“醉驾入刑”的条款没有明确规定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前提条件,但根据刑法规定的原则,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对于醉驾要注意与行政处罚衔接,防止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的行为直接诉至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简单概括一下大概就是这样:情节和后果不严重的醉驾不是犯罪,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给予行政处罚即可。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刚刚因醉驾被刑拘,他不仅醉驾而且造成交通事故,连撞3车,致4人受伤,无论如何不能算“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醉驾。   “醉驾入刑”该不该留口子?请发表你的看法。   【京佳解析】   京佳认为,醉驾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确实,同样是醉驾,具体情形迥然不同:有的醉驾者醉得稀里糊涂,有的醉驾者只是酒精测试为醉酒实则清醒得很;有的醉驾者只是开车在家附近转转,有的却是在高速公路上狂奔;有的醉驾者侥幸平安无事,有的醉驾者肇事闯祸,致伤致死……“醉驾即入刑”确非绝对公平。另一方面,所有醉驾者都被诉至法院、被判刑,耗费大量司法成本,甚至会让看守所不堪重负,一刀切的“醉驾入罪”确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