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雕塑中色彩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中色彩应用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中色彩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对实际例举色彩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广泛应用,探讨了色彩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侧面说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艺术重心的偏移为何会影响色彩应用于古代雕塑,绘塑结合的艺术技巧,怎样成为雕塑空间技法的补充手段。也就是雕塑所具有的绘画性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艺术风格,也是中国古人欣赏雕塑时的审美习惯。中国古代的雕塑艺人用自己的心血表现了传统彩塑认识客观色彩的艺术再现,在主观发挥色彩表现力的作用下,古代雕塑所包含的内容更为理性、直观、自由,更加强调了色彩本身所呈现的情感。丰富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性,从而进一步揭示色彩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色彩应用;绘画性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27-002   色彩在雕塑创作中合理运用会丰富雕塑家的表现语言,即创作形式。中国古代雕塑向来具有一定的绘画性。而绘画中的色彩,不但是一件绘画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而且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的广泛应用也一直丰富着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雕塑大多将绘画与雕塑并重,例如我们通常听到的一些俗语:“塑绘结合”,“塑容绘质”、“三分塑七分画”等,都是在描述中国古代雕塑在色彩应用方面的一些特点。   1秦代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古代雕塑中彩绘的应用   秦始皇兵马俑,其制作初期本来是附着着彩绘的。我们很难想象原来坑中土香土色的秦俑其实是彩色的,由于经过火烧和千年以来自然的破坏,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它色彩斑斓的样子,但是所幸的是近年来有一部分在后期出土的陶俑和陶马身上有残存颜色的痕迹,从这些残存的历史痕迹中我们发现这些颜色的种类大致有:红、绿、蓝、白、黑、黄等多种,让我们想象俑坑初建成时,绚丽多彩的陶俑整齐的站立军姿是何等灿烂和壮观。秦俑着色给人们的总体感觉是庄重、踏实,在视觉上又给人的心理造成一种大气磅礴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慑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颜色的应用方面,兵马俑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兵俑大多??红色上衣配绿色或蓝色下衣,手和脸部多用粉红,衣袖衣领多用绿色或赭石色,铠甲的甲钉多用黑色,连接甲片的线多用红色,这些都是有一定规律和样式。兵马俑在色彩应用上的探索,将在雕塑写实技巧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写实应该是对真实事物客观的艺术再现,但凡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物质个体均离不开它本身的物理特性,我们通过视觉感受到的往往是物质的空间体积以及色彩质感。作为雕塑的写实技巧,雕塑创作在满足艺术家主观艺术感受的情况下,不但要尽可能的客观反应物体的空间体积,也要在物质的表面颜色上努力追求艺术层面上的真实再现。兵马俑比起以前的彩绘雕塑在色彩的应用上和反应客观物质的颜色时已经十分相近,因此,我说兵马俑在色彩上的应用的确是向写实道路迈进了一大步,而这种绘塑结合的艺术技巧,成为雕塑空间技法的补充手段,是秦俑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我国的彩塑艺术也是世界雕塑艺术史的骄傲。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彩塑达到了古代雕塑彩塑艺术的顶峰。敦煌彩塑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彩塑艺术。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极大的增加了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衣纹深浅的变化,加之色泽的巧妙运用,不仅对比强烈,而且又和谐统一,形成灿烂辉煌的视觉效果。如果说兵马俑是向写实道路的跃进,那麽敦煌的彩塑则是将色彩的应用在写实雕塑的水准赋予了新的高度。在赵声良先生的《敦煌艺术十讲》一书中,这样描述第45窟中的一个菩萨彩塑:“菩萨上身璎珞垂胸,披帛斜挎,下身着华丽的锦裙;头部微侧眼睛半闭,身体微微弯曲坐S形……洁白莹润的肌肤下面,似乎能感觉出血液在下面流动。”当我阅读到这里,感受这种真实就犹如一股无形的艺术力量,再向我们展示着当时的工匠们的艺术创作实力: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不仅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传世佳作,而且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平遥双林寺中两千多尊彩绘泥塑,也令人称道不已。记得曾经在去双林寺考察时,无不被其绝美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所吸引,如丝质柔滑的绸缎,粗实紧密的棉麻线绳,雕刻精巧却不失富丽繁华的头冠等,无不归功于色彩的应用而栩栩如生。对于人物的肤色,也能根据不同年龄,身份、性格而加以不同的描绘我们当时不但选择临摹了其中的造型形体,并且按照其原型施加色彩效果,让我们也更加深入的体会了塑绘结合的精妙之处。双林寺的彩塑着实继承了我国唐代以来彩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写实的风格,色彩的丰富运用更加增添了其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堪称我国彩塑中的佼佼者。   2 社会文化背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