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鄱阳.doc
千年鄱阳,青春永驻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汇集赣江,修水,鄱江,信江,抚河等水经过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4125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0.5米时),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珍禽世界”的美誉。因为曾有船只人员神秘失踪的事件发生,还被冠以“魔鬼三角”的称呼,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其中彭蠡,是很古的泽薮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彭泽”条载:“彭蠡泽在西”。还有另一种说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阳湖如大瓢一样。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在地质、气象、水文等符合作用、长期发展下, 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鄱阳县附近,因而易名鄱阳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门山以南原本是人烟稠密的枭阳平原,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枭阳县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水中,历史上曾有“沉枭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演变,在距今约1600年左右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1 湖区水情恶化,洪涝灾害上升
鄱阳湖区地处鄱阳湖平原中部,由于江西东、西、南群山环抱,只有北部的鄱阳湖平原地势低洼,因此,构成了辐聚状的鄱阳湖水系,其集雨面积达16022万km2。湖区属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加上汛期长江洪水对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作用,造成鄱阳湖区每年的7~9月份常常洪水泛滥,水涝频繁。据史料记载,11~19世纪,江西省共发生洪灾69次,平均13年一次,洪灾大多数发生在鄱阳湖区。进入20世纪初到90年代共发生洪涝灾害37 次,平均2.7年一次,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率明显增加。尤其是近50年,湖区大小洪涝灾害几乎连年不断。湖口水位超过高水最高水位看,1954年、1983年、1995年、1998年湖口水位分别为21.68m、21.71m、21.80m、22.58m,逞逐渐上什趋势,湖区多年平均洪灾面积达5.6万km2,有效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 血吸虫病流行,治理难度加大
鄱阳湖洲滩多、水淹时间不同、植物生长不一样、钉螺密度也有所差别,年平均水淹8个月以上或年平均水淹不到2个月的洲滩一般无螺,所以鄱阳湖的水位变化状况严重影响着钉螺的生存环境。钉螺的分布位置,一般位于洲土上1m,低于常年最高水位3m左右,因此,鄱阳湖区有钉螺洲面积的94.6%分布在14~17m高程范围内,面积达59656m2。4~10月份,由于当地居民上洲滩捕鱼虾接触疫水,血吸虫病感染机会极高,占各种感染方式的43%~49%,加上人们上洲打湖草、放牧、种植、收割芦苇等农事活动,增加了人畜感染的机会,导致血吸虫病流行。另外,由于洪涝灾害频繁,洪涝期间,大量人畜挤在不卫生的避护处,洪水过后,泛区残渣粪便横野,状况恶化,导致灾后瘟疫流行。血吸虫病和其他流行性疾病的传播,严重影响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3 湖床淤泥抬高,农田涝积严重
鄱阳湖汇集五河来水,五条河流的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入湖淤积,使河床湖底不断抬高。据有关质料统计,因水土流失的影响,五条河流干流的泥沙量由解放初的1000万t/a,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2400t/a,致使鄱阳湖多年平均入湖泥沙达到16042万t,通过湖口出湖总量为736.5万t,平均每年淤积867.7万t,全湖平均泥沙淤积速率约为2.6mm∕a。由于泥沙的淤积,河床逐年抬高,田面高程相对下降,造成地下水位升高。洪水季节,堤外江湖水位均高于坪内地面,堤内久渍,易致涝渍。加上堤外湖水不断通过堤基再向堤内渗透补给,使堤内农田地下水位抬高,形成潜渍,湖区受渍面积达27.5万hm2左右,按每公顷减产1500kg计,则减产约2.7亿kg,给湖区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4 水产资源破坏,生物品种下降
鄱阳湖由于泥沙淤积,人工围垦,使湖床淤高,湖面缩小,鱼类资源趋向衰退。鄱阳湖围垦造成鲤、纫鱼等喜草性的产卵鱼类产卵场面积从1961年的5.2万hm2下降至1984年的2.6万hm2,减少近一半。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产品的年均捕捞量来看,20世纪50年代前期为1.91万t,后期为2.10万t;20世纪60年代前期为2.18万t,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下降到1.74万t,20世纪70年代前期为1.43万t,后期跌至1.36万t鱼量锐减。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地居民利用鄱阳湖水位变化幅度大特点,在鄱阳湖水位下降时采用“丝网捕鱼”和“斩秋湖”的竭泽而渔的捕捞方式,使捕捞量上升,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鱼获量达2.37万t,20世纪90年代达到4.45万t。虽然捕捞量上升,但渔获物的群体结构出现低龄化和小型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以鲤鱼为例,在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