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 ,字: 。战国 。地位仅次于孔子, 是 的代表人物,后世常 并称。世称其为“ ”。 轲 子舆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 “孔孟” 亚圣 政治主张: 欣赏本文的视频朗读回忆文中 “字”“词”“句”的意思 模仿视频中的朗读(注意) 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突出重读 富有节奏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①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外城 1、 七里之郭 2、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 兵革非不尖利也 4、 委而去之 5、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6、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 亲戚畔之 9、攻亲戚之所畔 这 武器、甲衣,这里泛指武器装备 抛弃 离开 建立威信,威慑(形作动) 同“叛”,背叛(通假) 古代指亲属。亲,指族内;戚,指族外。 限制(名作动) 使……稳固,巩固(使动) 古今异义 城 是 池 兵 城市 内城 池塘 护城河 判断词 这 士兵 兵器 古今异义 委 去 委屈,委婉 抛弃 到(往)某地 离开,距离 一词多义 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字。 亲戚畔之 代词,他。 寡助之至 动词,到。 环而攻之而不胜。 连词,表承接 转折连词,却 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而攻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攻打 攻克 本课学习目标 理解观点 背诵文章 拓展应用 议论文的阅读技巧 通览全文找 论点 论据 必须看齐全, 体会 论证 说服力。 结构思路 提出论点 论证论点 总结观点 (1) (2-3) (4) 本文提出了一个什么论点?(即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个论点中提到了哪几个概念,他们之间关系如何?(那个条件最重要?) 人和 天时 地利 不如 不如 比较中立论,印象深刻。 用相同句式,语气肯定,不容置疑。 比较 理解概念——“实战应用” 赤壁之战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分别指什么? 天时 地利 人和 ——东风 ——水路 ——合作 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在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w大军,南下准备攻打刘备。此时刘备退守湖北武昌,只有军士2w人,在这种形式下,军师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共同抗击曹操大军,诸葛亮游说孙权说:曹操虽然兵多,但其中有很多是北方士兵,并不擅长水战,他们长途而来,生病的也很多,所以他们联合后,胜算很大,诸葛亮的这些分析让孙权动了心,就同意派大将周瑜,带领3w军士与刘备一起战斗,此时的曹军已经驻扎在了赤壁,他们隔江互望,战争终于要开始了,曹操为了方便北方士兵行走,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而且曹操还算定,依照隆冬时的天气方向,诸葛亮不可能用火攻,可偏偏人算不如天算,忽然一夜东风骤起,此时周瑜派部下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着10艘战船,船上装着灌了油的柴草,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他们同时点火,火船顺风向曹操的战船驶去,曹军战舰因为锁在一起,一时无法解开,不一会就成了一片火海,曹军死伤众多,经过这一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后来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力的局面。 为了论证这个观点文中选取了哪些事例(论据)? 攻城 守城 这两个事例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然而不胜 委而去之 由这两个事例分别得出了什么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个事例——“攻城”哪些词能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得天时) (城之小) 然而不胜 根据板书,尝试背诵 天时不如地利 第二个事例——“守城” (修辞?) (句式?) 强调地利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排比 双重 否定 委而去之 地利不如人和 在前三段,?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域民 固国 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