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及健康(第六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第六章 食品污染与食物中毒及预防 一、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六章 食品污染与食物中毒及预防 生物性污染及预防 化学性污染及预防 放射性污染及预防 (一)按污染食品的有害物质分 微生物污染、寄生虫及虫卵污染、昆虫污染 有害金属与非金属污染,有机物与无机物污染 天然放射性污染、人为放射性污染 日本“油症”——多氯联苯中毒事件(1968年)与台湾“油症事件”(1979年) 1999年比利时二恶英鸡污染事件 食品原料污染及预防 从业人员的污染及预防 烹调、加工过程的污染及预防 (二) 按污染的来源分 植物性原料污染、动物性原料污染 直接接触食物的从业人员的污染 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亚硝酸盐与亚硝基化合物 一、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六章 食品污染与食物中毒及预防 二、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引起;潜伏期12~36 h;大多发生于5~10月 主要由海产品引起;潜伏期11~18 h;大多发生于6~8月 症状:急性肠胃炎症状(先头痛、恶心、食欲不振,后呕吐、腹痛、腹泻),经治疗,2~3 d可逐渐好转。 症状:急性肠胃炎症状,腹痛较重,经治疗,2~4 d内恢复正常。 可由豆酱、面酱、臭豆腐、豆豉、腊肉、香肠、熟肉引起 症状:神经麻痹,眼、咽和胃肠部肌肉麻痹,严重时导致死亡。 高温加热和生熟食物分开可预防细菌性中毒 第六章 食品污染与食物中毒及预防 (二)霉菌性食物中毒 霉变玉米、小麦和花生食物中毒 变质甘蔗食物中毒 潜伏期:0.5~2 h;可发生于任何季节 潜伏期10 min~十几 h;大多发生于2~4月 症状: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 症状:呕吐、头晕、视力障碍、阵发性抽搐(抽搐时四肢强直、弯曲、内旋、手呈鸡爪状、昏迷)。 中毒重症者多为儿童,严重者1~3天死亡,幸存者常常留有终身残废的后遗症。 禁食霉变食品可预防中毒 二、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第六章 食品污染与食物中毒及预防 (三)植物性食物中毒 四季豆等豆角中毒 豆浆中毒 潜伏期:2~4 h;毒素成分:皂苷、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潜伏期:0.5~1 h;毒素成分: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剂。 症状:恶心、呕吐、头晕、腹痛,少数感觉胸闷、心慌、出冷汗等。 症 状:肠胃炎症状。 预 防:将豆浆煮至泡沫消失,沸腾后再用小火煮数分钟。 二、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预防:炒熟、煮透,使豆角失去生绿色和豆腥味后食用。 第六章 食品污染与食物中毒及预防 马铃薯中毒 毒蘑菇(毒蕈)中毒 潜伏期:几十分钟~10 h; 毒素成分:茄碱(龙葵素)。 毒素成分:胃肠毒素、神经毒素、血液毒素、毒蕈溶血素、原浆毒素等。 症状:舌、咽部麻痒、胃部灼痛,耳鸣,瞳孔散大,重者抽搐、死亡。 症 状:症状复杂,以中毒性肝肾损害型死亡率高。 预 防:勿采集不认识或未吃过的蘑菇。 二、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预防:禁食发芽、表皮发绿的土豆;健康土豆加醋煮熟煮透后食用。 案 例:1997.6 ~ 7云南思茅地区蘑菇中毒255人,死亡73人。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13280人,死亡258人。其中,526人因毒蘑菇中毒,113人死亡,其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的43.80% 。 第六章 食品污染与食物中毒及预防 含氰苷果仁中毒 鲜黄花菜(金针菜)中毒 潜伏期:0.5 ~12 h ;毒素成分:氰苷(可生成氢氰酸,后者遇热易挥发) 毒素成分:秋水仙碱(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后者有剧毒)。 症状:轻者口中苦涩、流涎、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较重者胸闷、呼吸困难;重者昏迷、四肢冰冷、阵发性痉挛、死亡等。 预 防:鲜黄花菜用开水烫泡、沥干再烹调或禁食鲜黄花菜。 二、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预防:禁食苦杏仁、苦桃仁、枇杷仁、梅仁、李仁、苹果仁、木薯等。 第六章 食品污染与食物中毒及预防 (四)动物性食物中毒 河豚中毒 青皮红肉鱼引起的组胺中毒 毒素成分:河豚毒素(脑、眼、血液、皮肤、肾脏、卵巢中)。 毒素成分:组胺(富含组氨酸的海鱼在不新鲜或腐败时,其组氨酸很易脱羧生成组胺)。 症状:口渴,唇、舌、手指发麻→胃肠道症状→四肢麻木→瘫痪→体温、血压下降→死亡(呼吸衰竭)。 症 状:头剧痛,面部潮红似醉酒,血压下降,心跳加速;重者腹痛、喘息。 预 防:青皮红肉鱼类应新鲜,切勿淡腌存放后再烹调;烹调时加醋、油炸可减少组胺含量。 二、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预防:禁食河豚鱼或严格按操作规程准备鱼料烹调。 青皮红肉鱼类:鲭鱼,鲣鱼,参鱼,鲐鱼,金枪鱼,沙丁鱼,竹荚鱼等。 第六章 食品污染与食物中毒及预防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急性食源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