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镇工作汇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平镇工作汇报

江津区嘉平镇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坚强领导下,嘉平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1221”总体发展思路(即:把握一个重点——以道路交通建设为重点;实现两个集中——实现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和种植能手集中;促进两化发展——促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一个目标——建设生态农业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生态嘉平、和谐嘉平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现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嘉平镇的基本情况 嘉平镇位于江津区南部,距区政府46公里,东与綦江县永新镇、中锋镇接壤,南与蔡家镇毗邻,西连李市镇,北靠西湖镇。镇内海拔在235—1058米之间,幅员面积89平方公里。笋溪河流经镇域15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28万人。森林覆盖率达49%,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镇。20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亿元,同比增长23.5%;年新引进招商项目11个,协议引资1.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5%,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三)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是基本完成了“李嘉”公路硬化工程建设并通车,打通了嘉平通往江津的出境公路;完成了“嘉蔡”路、“嘉月”路、“蔡月”路、“嘉黄”路等镇内主骨架公路硬化改造测设工作,2010年全面实施“嘉月”公路硬化工程,力争建成通车;二是投入251万元完成寒坡村、紫荆村人饮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了两个村4200多人、6000多头牲畜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三是投入70万元,新建农村人行便道11.2公里;四是投入150万元,整治和新修农村公路7公里;五是投资235万元在月沱村实施完成土地整治2997亩;六是危房拆迁262户,投资700万元复垦置换农村建设用地254.1亩,并完成复垦土地路沟凼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七是投入50万元,完成150口沼气池建设;八是投入1140万元,完成了紫荆村农网改造任务,优化了紫荆村的用电环境;九是投入760万元,完成了笋溪村羊石电力供区农网改造任务,成为整个羊石电力供区农网改造的典范,受到重庆和江津的高度评价,全镇农网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新架通了李市至嘉平的主干线,将彻底改变嘉平境内经常停电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好评。清平场新街路面硬化、污水管网埋设、路灯及垃圾筒设置、卫生院改扩建、三道河巴渝新居改造试点等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汽车站正在加紧施工,场镇功能日趋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四)高度关注民生,创新开展民情信息动态管理。以落实“三项制度”,当好“五员村官”为载体,创新开展民情信息动态管理工作,将民情信息纳入网络化公开式管理,成为全区唯一的重庆市统筹城乡信息化示范镇。整个信息化工程以互联网和电话网络为平台,整合政府各部门、各村(居)、各单位资源,建立社级信息服务终端,配备信息中心、村(居)、单位信息员,与各农业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大户形成协作关系,共同做好面向“三农”的各类服务工作,实行具有嘉平特色的便捷式服务,为构建和谐嘉平搭建高效平台。目前,镇中心机房已基本建成,管理软件进入调试完善阶段,各村(居)民情基础信息收集接近尾声,将于近期开展逐户民情信息录入和笋溪村整村推进试点工作,为全镇推广积累经验。 (五)统筹兼顾,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资80万元的大垭侨爱小学竣工投入使用,全面落实兑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津贴政策,完成了集体幼儿教育的转制工作和区域教育资源的整合,确保了我镇的教育教学秩序良性发展,2009年升入重点中学33 人。以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为着力点,健全利益导向机制,。 6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