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学立克体5775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严格细胞内寄生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 引起人畜共患病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Howard Taylor Ricketts 魏曦 共同特点 专性寄生、二分裂繁殖 DNA、RNA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寄生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或为寄生宿主、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 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大多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分类 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 斑点热群 柯克斯体属 东方体属:恙虫病群 埃立克体属 巴通体属 斑疹伤寒,Q热,恙虫病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 多形态性,球杆状或杆状 柯克斯体更小,多形性更明显 革兰染色阴性 姬姆萨染色(紫色) 结构与组成 细胞壁:外膜、肽聚糖、蛋白脂质多糖 粘液层、微荚膜 宿主细胞内排列不规则 培养特性 活细胞,五日热巴通体除外 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细胞培养 抗原结构 群特异性抗原 脂多糖 可溶性 耐热 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有共同抗原(外斐反应) 种特异性抗原 外膜蛋白 不耐热 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外斐反应 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 本质:交叉凝集试验 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感染途径 节肢动物如人虱、鼠蚤、蜱或螨的叮咬而传播。 贝纳柯克斯体的传播可经接触、呼吸道或消化道途径感染人类。 致病机制 所致疾病 立克次体病 斑疹伤寒 Q热 埃立克次体病 巴通体病 猫抓病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 传染源:病人传播媒介:体虱 人虱 ? 人 人 人虱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typhi)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 鼠 恙虫病立克次体(R.tsutsugamushi) 贝纳柯克斯体(C.burnetii) Q热(query fever )的病原体 Q热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腰痛等,部分重症病例可并发心内膜炎 变异现象:抗原相 Ⅰ相、Ⅱ相 抵抗力:较强,耐热100℃10分钟,耐干燥 预防:防止家畜感染,对乳制品严格消毒 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 汉赛巴通体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CSD) 传染源:猫 从抓伤处进入体内,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脓疱,继而发展为以局部引流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出现发热、厌食、肌痛、脾肿大等。 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是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Parinaud眼淋巴腺综合征),系猫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免疫性(Immunity) 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病后可获得较强免疫力 三、诊断与预防 预防和治疗 * * *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普氏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贝纳柯克斯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 第一节 概述 贝纳柯克斯体在小鼠脾细胞空泡内繁殖 - - - 五日热巴通体 - - - 贝纳柯克斯体 +++ - - 恙虫病立克次体 - + +++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 + +++ 普氏立克次体 OXK OX2 OX19 变形杆菌菌株 立克次体 致病物质: 致病机制: 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 高热、头痛、皮疹 (第一次菌血症) (第二次菌血症) 血管 内毒素、 磷脂酶A 节肢动物叮咬或粪便 病理部位: 种类 传染源 媒介昆虫 主要临床表现 免疫力 普氏立克次体 人 人体虱 发热、头痛、皮疹 持久 (流行性斑疹伤寒)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 斑疹伤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