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古诗九首》望岳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VIP

(春季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古诗九首》望岳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季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古诗九首》望岳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古诗九首》望岳 科目 语文 课题 《望岳》《题李凝幽居》 主备人 审核人 学案 类型 新授课 学案 编号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并记忆每首诗的作者生平;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背诵诗歌。 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知识链接】 1、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杜甫诗歌的四个创作历程:? 1、漫游时期:拥有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2、长安十年时期:由早期的积极乐观变得悲壮凄凉,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如:?《兵车行》 ?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是诗歌现实主义发展时期:“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时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曾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六年(811),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传说贾岛在长安跨驴背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炼“推”、“敲”字不决,后世乃以斟酌文字为“推敲”。与孟郊并称“苦吟”诗人。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开成五年(840),为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卒于普州。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对他十分尊崇。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 望岳----杜甫 一、自主学习 1、自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节奏。2、师范读,把握节奏。 3、同桌互读,相互点评。? 4、在全班朗读,其余同学点评。5、结合课下注释,你能说说诗歌大意吗? ?? 二、合作探究 1、这首诗以哪个字为线索????? 2、本诗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征??? ?3、从哪些角度写山的?? 4、从泰山的形象中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形象??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1)学生分组活动后提出问题。  (2)教师讲解。 (二)初步品读诗歌 1、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 2、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 二、熟读体会 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有人说,《题李凝幽居》一诗都围绕一个“幽”来写,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