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课件_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概述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28.01,密度0.967g/L。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以上时,有爆炸危险。吸入过量CO后可发生急性CO中毒,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毒。 [病因] 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凡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均可产生CO。 工业上接触CO的作业可达70余种,如炼钢、炼焦、烧窑可产生CO。化学工业上合成氨,甲醇、丙酮、光气的生产中,使用含CO的可燃气体(煤气、水煤气),都可能接触CO。 [病因] 在室内试内燃机车,矿井放炮,煤矿瓦斯爆炸及失火现场可产生大量CO。家用煤炉燃烧,使用燃气热水器和汽车尾气都可产生CO,煤气管道漏气可溢出大量的CO。在含较高CO的环境中,通风不良和个人防护不当,均可发生急性中毒。 【毒代动力学】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可迅速弥散穿透肺泡,毛细血管或胎盘壁,其中80%-90%与血红蛋白进行可逆性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空气中CO的分压越高,血液中COHb饱和度的百分比愈大,到达饱和度的时间也愈短。如空气中的CO达10%,则60%的血红蛋白将于1min内转变为COHb。活动时,肺通气量增大,形成的COHb量增多,可比静止时高3倍。 【毒代动力学】 停止接触CO后,在正常大气压下(氧分压为0.21绝对大气压),CO的半排期(half- life time)为128-409min,平均为320min。如吸入高浓度的CO,要7-10天方能完全排尽。但提高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可缩短CO的半排期,如吸入1个大气压的纯氧,平均半排期为80.3min,而吸入3个大气压的纯氧时,体内CO的半排期将缩短为23.5min。 [中毒机制] 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CO吸入人体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COHb。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大250-300倍。COHb不能携带氧,且不易解离,是氧合血红蛋白(O2Hb)解离速度的1/3600。COHb的存在还能使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给组织而造成细胞缺氧。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中COHb占Hb的百分比成正比例关系。 氧解离曲线左移 [中毒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CO除与Hb结合生成HbCO导致机体严重缺氧外, CO也可直接引起组织缺氧。CO能与血液外的若干含铁蛋白质发生可逆性结合,影响多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损害线粒体。CO的主要致病环节在于引起脑缺氧,导致脑细胞和细胞间隙水肿,血栓素、白三烯、前列腺素等花生四烯酸产物及氧自由基大量生成,引起脑组织损伤。 [中毒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对代谢的需求最高,因而对缺氧最为敏感。CO中毒后,由于血液携带氧和脑组织利用氧的障碍,细胞膜钠泵与钙泵的能量供应衰竭,细胞内钠离子聚集,钙离子超载,有毒的氧自由基生成,破坏血—脑屏障,产生细胞毒性和血管源性脑水肿。严重者引起颅内压升高,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性脑病。脑皮质和基底节局灶性的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可使少数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 [病理] 急性CO中毒数小时内死亡者,血液、皮肤、肌肉及内脏可呈樱桃红色。各脏器充血、水肿和点、片状出血。昏迷数日后死亡者,脑明显充血、水肿。病理可见大脑皮层坏死(常累及第二层细胞)甚至白质坏死、脱髓鞘、轴索破坏;小脑及脑内其他部位也可见软化坏死灶;苍白球常呈双侧对称性软化坏死,可视为急性CO中毒之特征性病理表现。 [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 急性CO中毒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中毒程度与血液中COHb%密切相关。正常人血液中COHb含量可达5%—8%。按中毒程度可分三级。 [临床表现] (一)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嗜睡、意识模糊,面颊及口唇粘膜可呈樱桃红色,血液中COHb浓度高于10%,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或氧疗,症状很快消失。 [临床表现] (二)中度中毒 上述症状加重,还可伴有呼吸困难,运动失调、意识障碍或浅昏迷至中度昏迷。对疼痛刺激可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减弱。血液中COHb浓度高于30%,经及时合理治疗可以恢复正常,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临床表现] (三)重度中毒 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常并发脑水肿、惊厥或阵发性大脑强直状态,大小便失禁,呼吸抑制,肺水肿,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和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部分患者可并发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见于昏迷时肢体受压部位。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组织肿胀,发硬,肌肉坏死。坏死肌肉释放的肌红蛋白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 部分急性CO中毒患者,(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