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村社 会 主 义新农村班子建设调研报告
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班子建设调研报告
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班子建设调研报告
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班子建设调研报告:2011-11-12 20:53:14
可贵的精神 无形的力量——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市联合调研组短短十年,古冲村这个昔日偏远的穷山沟,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富裕村。他们靠的是什么?有人说靠的是上级投资支持。这话不无道理,但也有失偏颇。其中真正的“玄机”应当归于精神的力量,正如市委书记李亿龙今年8月在该村调研时为村支两委的题词:“不图名利、不计得失、不畏艰辛、不甘落后,一心一意建设新古冲。”透过古冲十年的奋斗历程,走近古冲的干部群众,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种精神之所在,力量之所在。不图名利忠于职守村党支部书记龙四清,十年前曾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服装店老板,她从捡破烂、做小贩起步,后来在禾梨坳集镇上有了家40多平米的服装店,收入相当可观。富起来后,她曾带头掏钱为村里修了2公里的砂石路。那时只因自己是古冲的一员,是一名共产党员。2002年,乡党委为了解决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状况,反复做工作希望龙四清这个致富能手挑起只在孙子身边呆了一个小时就去忙村里的事情去了。由于经常操劳,龙四清也被检查出了高血压,现在每月要吃四五百元钱的药。当支书前几年,她家里的生活还能靠做生意时留下的一些积蓄来维持,近几年由于夫妻患病、负担太大已经负债10多万元,从前的老板已经变成了村里最穷的人。长子结婚时她只给了他600元钱,儿媳除得一条200元钱买的花裙子外,没有任何东西,对此龙四清至今还深深愧疚。但是,当有关领导问她还有什么困难的时候,她除了汇报村里的情况外,却只字不提家里的事情。调查组从村里回到县城的那天晚上,县委办的司机告诉我们,白天从村部到党员创业基地的路上,龙四清坐在他的车上偷偷地哭了。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龙书记掉眼泪。事情的缘由就是那天上午她儿媳来村子里看孩子,见孩子独自一人满身尿水就给婆婆打电话。她当时就把电话关了,等到中午再打过去,儿媳就生气地说了句“您就是这么给我带儿子的啊。”我们不知道,一个党的基层支部女书记,为了一村人的幸福究竟承受着怎样的付出。不畏艰辛敏于身行办事难,办好事难,在一个穷村办好事更难。龙四清和她的村班子之所以能够在古冲成就那么多事,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加非凡的实干精神,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吃得苦、霸得蛮、受得气、耐得烦。2002年新班子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兑现户户通电话的承诺,解决山区信息不畅的问题。但是,由于架线成本高、山村业务量小,电信部门没同意,他们就三番五次找领导。通过软磨硬泡最终达成了协议,但村里必须在正式施工前筹够规定的起码额度的初装费。结果到了就要动工时,还差8000余元没能到位,电信部门决定撤销工程合同。为了不失信于群众,龙四清私人垫资请回了施工队。2010年,为了帮助村民打开柑橘销路,龙四清带了12万斤柑橘去参加中南六省农博会。为节省开支,她自己动手去下车,等做完这十余个壮劳力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体力活,她的两只手臂全肿了起来,累得连晚饭都吃不下了。熟悉她的领导和同志,都称她是“拼命三娘”,也常劝她注意身体,而她总是笑笑说:嘿,我这身板啊不比你们男人差。有一次她正在长沙办事,市里一位领导打电话叫她去办一个项目,她兴奋得赶忙跑到怀化。看到领导办公室里有人在谈工作,就没吱声,结果因为过于疲劳蹲在领导办公室门口就睡着了,搞得这位领导鼻子直发酸。村干部都知道,跟龙书记去出差,吃的总是最便宜的、住的是最简陋的,为村里她舍不得多花一分“冤枉钱”。村里一位80岁的老人为她编了一段快板,其中有一句就是“为村民,跑项目,争资金,脚都跑崴了。”不甘落后勇于攀登对于古冲村支两委班子来说,这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蛮劲。正因为如此,他们始终不会自我满足。2002年新班子刚上任时,他们面对落后,不甘落后,所以心急如焚,夜不能寐,发誓要“想尽一切办法摘掉古冲的穷帽子”,公开承诺“三个100%”。到2007年,村里的道路、电话、沼气、用水等基础设施大部分已经完成,远远超出了“三个100%”,村里面貌大为改观,照理说已经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也对得起自己了,不再拼命不会有人去说什么。但是,支部书记龙四清参加完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后,又是几个晚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了。她看到了古冲的差距依然很大,想到了要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