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五讲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三国 时期 一.三国时期 汉末军阀割据混战 (建安四年199) 袁绍——青、冀、幽、并四州 曹操——兖、豫二州 袁术——扬州 孙策——江东 刘表——荆州 刘璋——益州 韩遂、马腾——凉州 公孙度——辽东 (一)人物比较 曹操 刘备 孙权 (二)战役比较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起因、兵力、策略、意义 官渡之战(建安五年,200年)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发展势力的三点措施: (1)军事上,打败青州黄巾军收其精锐组建“青州兵”。 (2)政治上,迎汉献帝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3)经济上,实行屯田,解决军粮问题。 “赤壁之战”应为“乌林之役”:(1)《三国志·鲁肃传》注引《吴书》:鲁肃与关羽谈判荆州问题时,关羽说:“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欲来收地也?”(2)《三国志·周瑜传》:诸葛谨给孙权的上疏中说:“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江陵)”。 (三)国家比较 建国时间 国 都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灭之者 国 祚 疆 域 国 力 对外发展 第二节 两晋与十六国时期 (一)两晋 (一)两晋 1.户调式 (1)占田制 (2)户调制 (3)品官占田荫客制 司马炎 2.八王之乱 背景:过程:影响: 3.永嘉之乱 贾南凤 4.王与马,共天下 门阀政治的东晋南朝 门阀即门第等级。当时又有“门地”之说, 地指地望, 即宗族的籍贯。以地望别姓氏, 以地望别贵族, 是当时社会等级结构的一个外部特征。 “处宙堂之下, 不知有战阵之急; 保俸禄之资, 不知有耕稼之苦; 肆吏民之上, 不知有劳役之勤。” 东晋武帝命贾弼之编撰《姓氏簿状》712 篇, 收集了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的士族姓氏。梁武帝任命王僧孺在贾弼之《姓氏簿状》基础上编撰《十八州谱》( 后改称《梁武帝总集境内十八州谱》) 710 卷, 成为门阀政治和谱学的集大成之作。 5.侨姓与吴姓,郡姓与国姓 侨姓:西晋末年中原的世家大族相继南迁者,以王、谢、袁、萧为大。 吴姓:东南地区,自孙吴以来的当地大族则号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 郡姓:居留在中原的士族,为了区别胡汉,便在姓氏之上冠上郡名,号为郡姓,例如范阳卢氏、太原王氏等。 国姓:国姓是指北魏孝文帝汉化时鲜卑人所改的汉姓,如:元、长孙、宇文等。 6.东晋的北伐 1)祖逖与桓温的北伐 2)东晋北伐无成的原因 (1)朝廷多方牵制: (2)东晋的世族多苟且偷安: (3)内乱频连不断: (4)北伐的将帅多心怀叵测: (5)当时北方胡人武功颇盛: (6)东晋自身的「不争气」: 7.前秦苻坚励精图治,统一北方 1)任用贤良:寒门出身的王猛。 2)推行教化: 3)劝农桑,修水利: 8.淝水之战 1)原因: 2)4)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及东晋胜利的原因: 过程: 3)结果: 前秦贤相王猛在临终前曾告诫苻坚说:“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死)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镇之以静” 的政治策略,与桓温之弟桓冲、王彪之等大臣推诚相侍,“每镇以和靖,御以长算不存小察,弘以大纲。” 注意处理好国内各个方面的关系,使东晋出现了“君臣辑眭,内外同心”,“民为之用” 的稳定政治局面。“财阜人丰” ,“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 的形势, (二)十六国 1 何谓「十六国」 十六国之名起源于崔鸿所着之《十六国春秋》。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刘渊称王起,下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止 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胡互化 (1)胡人汉化 大约在曹操晚年, 匈奴贵族因上代是汉朝皇帝的外孙, 而改姓刘。汉国的建立者刘渊, 他师事著名经学家崔游学习, 熟读诸子百家以及《史记》、《汉书》。304 年, 他起兵反晋, 为了争取汉人的支持, 宣称自己是“汉民之甥, 约为兄弟”,因此他立国号为“汉”, 自称汉王, (2)汉人胡化 所谓汉人胡化, 是在长期的交流中, 汉人在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胡人的习俗。这种变化, 从东汉末年已经开始, 《后汉书·五行志》写道: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 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这种风气到五胡十六国时期达到高潮。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 一、南朝政权的递嬗 梁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