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蜜狭叶桃’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金蜜狭叶桃’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 要: 【目的】为明确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质‘金蜜狭叶桃’单叶及群体光合特性,以‘中农金辉’、‘红珊瑚’为对照,对其光合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冠层光照强度及净光合速率(Pn)季节变化等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石蜡切片、乙醇浸提法及田间调查等方法,对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和枝条的形态学特性进行分析;利用Li-6400型气体交换系统,测定了‘金蜜狭叶桃’和两对照的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及群体光合特性。【结果】1)‘金蜜狭叶桃’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为,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及比叶重均显著高于‘中农金辉’和‘红珊瑚’(P
关键词: 桃; 净光合速率; 叶片解剖结构; 光照强度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穴2013?雪04-0608-07
狭叶桃由Lesley[1]于1957年首次进行报道,因叶片较正常叶狭窄而得名。狭叶桃同时具有树型开张、透光性好等特性[2]。研究其光合及生物学特性,对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Glenn等[3-4]对其水分利用率进行了研究,得知其水分利用率高于宽叶对照,并认为这和叶片狭窄无关,而是由较高的透光率及较低的水势所致。张斌斌等[5]对狭叶桃单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及相关参数进行研究,表明狭叶桃有光合“午休”现象,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能和光合效能。目前,有关狭叶桃群体光合、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及光合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尚未见报道。‘金蜜狭叶桃’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1999年由香珊瑚和Richlady杂交获得的狭叶油桃品种,其风味浓甜,固形物含量极高(最高可达25.9%),针对其坐果率低,在育种中和坐果率较高的品种配置组合。我们以‘中农金辉’和‘红珊瑚’为对照,对‘金蜜狭叶桃’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及相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1—2012年在郑州果树研究所桃国家种质资源圃进行。所用材料为‘金蜜狭叶桃’,‘中农金辉’、‘红珊瑚’为对照(两对照均为宽叶),每个品种分别选2株,树龄均为9 a???所用材料均为常规管理。
1.2 方法
1.2.1生物学特性 1)枝条及果实特性。于东南方向一主枝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条长果枝,量取节间长度、枝条开张度及花芽/叶芽比值;成枝率、坐果率均参照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获得。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片、枝条基本特性及果实、枝条的生长动态
2.1.1 叶片及枝条基本特性 表1可知,‘金蜜狭叶桃’成枝率极高,而坐果率及花芽/叶芽又明显小于‘中农金辉’和‘红珊瑚’;节间长度表现为‘金蜜狭叶桃’ ‘金蜜狭叶桃’主要表现为成枝率高,叶绿素含量低,叶片厚;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在5—7月份呈单峰曲线,8—9月份为双峰曲线,并且“午休”现象不明显;树冠内部光照强度及对应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两对照,适合于密植栽培。(本文图版见插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LESLEY J W.A genetic study of inbreeding and of crossing inbred lines in peachs[J].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57,70: 93-103.
[2] OKIE W R,SCORZA R. Breeding peach for narrow leaf width[J]. Acta Horticulturae,2001(592): 137-141.
[3] GLENN D M,SCORZA R.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peach[J]. HortScience,2006,131(2): 290-294.
[4] GLENN D M,SCORZA R,BASSETT C.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the willow-leaf peach[J]. Hort Science,2000,35(7): 1241-1243.
[5] ZHANG Bin-bin,MA Rui-juan,SHENG Zhi-jun,CAI Zhi-xiang.Study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