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创作中怀旧现象的审美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艺术创作中怀旧现象的审美分析

对艺术创作中怀旧现象的审美分析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杨艺 摘要:本文从思乡恋歌、往日生活、童年这三个审美意象研究了艺术创作中怀旧的呈现方式,又分析介绍了“记 忆”和“陌生感”在怀旧的艺术嬗变中所起的作用,最后通过对比艺术作品中的“怀旧”主题和日常生活中的“怀 旧”现象的区别,总结出: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向往的“怀旧”应该超越我们的日常生活,进入审美的艺术高度。 关键词:怀旧;记忆;陌生感;审美 中图分类号:I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40(2009)04-0143-02 一、怀旧是我们的一种精神向往 人们习惯以一种追忆的心态返心于往日,将那些或齐 整、或散碎、或清晰、或模糊的记忆表象梳理起来,加 以想象、联想,在心头重现过去美好的生活场景,以期在 回忆中找寻快乐的源泉、失落的感伤,这就是怀旧。 在艺术创作中,“怀旧”呈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仔细分析一下,构成它的核心则主要是思乡恋歌、往日 生活、童年这三个审美意象。 对故乡故人的怀念和追忆是一个经典的艺术主题。自春 秋时期《诗经·采薇》的“戍卒怀乡”起,至汉代《古 诗十九首》的游子情怀,再至晋代向秀经过稽康的墓而写 的《思旧赋》以及盛唐高岑的边塞诗等等,都是个人的怀 乡思人之杰作,也成为整个民族“怀乡”的典型之作。个 人的乡愁一旦和民族结合起来,就变成了一种“文化乡 愁”。它可以追忆一种文化的断裂和失落,也可以因为国 家破灭或分裂而悲伤怀旧。据说王国维是死于一种文化的失 落,当代的台湾诗人、作家则在其作品中反复吟唱“思乡 怀旧”的文化主题。故国故土并不遥远,却又时时要通过 思念才能使之出现在眼前,吾土吾民近在咫尺如隔天涯,己 经成为睡梦中萦绕不去的梦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 才把“怀旧”叫做“思乡病”。 往日,代表了一种情感记忆,一种对岁月流逝、青春 不再的感伤。普鲁斯特“以一千种方式重复这一想法:唯 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 月。”①也许是错觉,但是沉浸在“怀旧之美”情趣中 的主体是无法觉察到的,情感的力量削弱了记忆的事实准确 度。对往日历史的精彩幻想己经有了情感记忆的因素而变得 鲜明,往日的情怀被一次次重申和怀念。人们在回首过去、 怀念往日的怀旧心态里,偏重的是情感的慰藉与心灵的安 慰,事件真相到底如何是没有人关心的。 追忆童年的美好纯真是每个人都有的心路历程。对我们 来说,童年不管是贫穷、悲惨、幸福、快乐,总会有一 些甜蜜美好的情感弥漫在其中,人们总觉得它是生活中最深 刻的一段。如果说人的一生像风筝,那么童年经验就好像 风筝的线,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牢固地刻划在他的人 格及气质上,引导和制约着他今后一生的思维、情感和言 行等的发展轨迹,童年,作为源泉,流出了整个人生。不 但在个体的记忆经验中“童年”是一个童真、童趣、美 好、伤感而又有决定性的“怀旧”因素的典型母题。同 样,在民族整体的层次上,人类历史的童年亦决定了我们 的整个发展史,古希腊,人们有“黄金时代”、“白银 时代”、“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的历史观,似乎 童年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人类在成长中却从“黄金时代” 走向颓废的“黑铁时代”。“黄金时代”的雕塑、建筑 以其静穆、和谐的美学原理一直影响着欧洲整个的文艺时 代,可以说,现代欧洲的所有艺术,其根基均在于古希腊 的“黄金时代”;同样,西方世界的哲学传承的也是苏格 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精神和体系;在我国, 由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直至今日还沉潜在国人心灵的深处, 它的伦理、道德原则至今仍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 支点之一。 尼采说:即使艺术家并未站在启蒙人类、使人类继续男 性化之前列,人们也应该宽容他:他一辈子是个孩子,或始 终是个少年,停留在被他的艺术冲动袭击的地位上:而人生 早期的感觉公认与古代感觉相近,与现代的感觉距离较远。他 不自觉地以使人类儿童化为自己的使命:这是他的光荣和他 的限度。② 二、怀旧在艺术创作中的嬗变 1996年《花城》杂志第一期的封面选择了画家郭润文 的一个油画作品系列,那是在《封存的记忆》或《永远 的记忆》的题名下,一组回声般浮起的“古旧”的画面: 在昏暗而低垂的吊灯下,伏在老式衣车上沉沉睡去的少女; 仿佛从凹凸破败的泥墙前剥落显现出的同一架老衣车;另一 面古意盎然的斑驳泥墙,墙上已翻卷破碎、权作墙纸的旧 信笺,前景中的衣车上是一只熄灭了的红烛,衣车前是即 将完成的手制的婴儿装。在这组唤起恍若相识的依稀记忆的 作品中,凸现的是异样清晰的细部与质感:少女的褪色的 粗纺毛背心,长长垂下的裙裾;老衣车油漆脱落,而纤尘 ·144· 不染,缠在机身上、久经摩挲已破碎的旧布;倒扣的粗瓷 碗上的红烛和蜡油。为了这组题名为《封存的记忆》、《永远 的记忆》的油画,《花城》配上了署名小彦的短文《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