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射电望远镜家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庞大射电望远镜家族

庞大射电望远镜家族   射电望远镜的历史虽然还不足80年,却经历了从小口径到大口径、从单天线到多天线、从米波段到毫米波段、从地面到太空的发展过程,就步入了鼎盛时期。时至今日,尽管射电望远镜的种类五花八门,但基本结构都是由天线、接收机、数据采集系统、支撑结构和驱动系统组成。射电望远镜的品质主要取决于灵敏度和分辨率,天线口径越大,灵敏度就越高,分辨率也越高。   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面临巨大的技术困难。要使硕大的天线运转自如、准确地指向天空中的任选方向、精确跟踪观测目标都决非易事,而天线表面的加工精度要达到波长的1/20则更为困难。天线的自重、风力和温度的变化还会导致天线表面变形。天线越大、观测波长越短,问题就越突出。那么,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呢?   大型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世界上现有两架口径百米级的可跟踪射电望远镜,一架在德国,一架在美国。   1968年,德国开始建造口径100米的可跟踪射电望远镜,而且尽量把观测波段扩展至毫米波。望远镜坐落在德国波恩市西南的埃费尔斯贝格。1972年8月此镜启用,成为当时口径最大的可跟踪射电望远镜。它的100米大天线由2372块长3米、宽1.2米的金属板排列成17个同心圆环构成,总质量达3200吨。每块金属板下面部安装可调节的特殊支撑结构,根据精确测出的天线表面形变数据,可以通过机械装置调整面板,使整个天线表面保持应有的抛物面形状。这是射电望远镜历史上首次采用“主动反射面”技术。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波段从3毫米-90厘米。它的巡天观测发现了很多相当弱的射电源,并率先在毫米波段观测到脉冲星的辐射。对射电星系、星系核、分子谱线源等也都有上佳的观测结果。   1972年,美国格林班克国家射电天文台建成一架口径91.5米射电望远镜,观测成果也很丰硕。1988年11月它突然倒塌,美国天文学家遂筹划建造一台世上最好的可跟踪射电望远镜。此时德国的埃费尔斯贝格100米射电望远镜已有近20年的历史,美国科学家决定也造一架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但在天线“表面保全”技术、观测波段和天线效率等方面都要超越德国。这架望远镜的天线由2004???金属板拼成,采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主动反射面系统,可保持表面的形状与理想形状相差不超过0.22毫米!望远镜的观测波段从2.6毫米~3米。整个射电望远镜放置在直径64米的轨道上,可进行水平方向的运转。仰角方面的运转由一个巨型齿轮来实现,可以观测仰角5°以上的天空。这架望远镜于2000年建成,世称格林班克望远镜(简称GBT),又译绿岸望远镜。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建成了口径305米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它隶属康奈尔大学,迄今仍是世上口径最大的固定式射电望远镜,也是灵敏度最高的单天线望远镜。它的天线以一个喀斯特地貌的碗形大坑作为底座,由固定岩层上的钢索网支撑。望远镜是固定的,不能跟踪观测。天线是球面的,来自某个方向的射电波从被照射到的那部分球面反射到一条焦线上。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焦线,因此可以观测不同方向上的射电源。望远镜有一个庞大复杂但运转灵活的馈源平台。平台重约900吨,悬挂在球面反射面上空137米处,由18根钢索拉住,钢索栓在3座高约100米的铁塔上。加固这些铁塔,就用了8321立方米的混凝土。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成果骄人,例如1974年美国天文学家约瑟夫‘泰勒和拉塞尔‘赫尔斯用它发现了第一个射电脉冲双星系统,并因此荣获199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望远镜   毫米波的波长范围为1毫米~10毫米,亚毫米波的波长范围为0.35毫米-1毫米。绝大部分星际分子谱线都处在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波段,这促进了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   地球大气层没有为毫米一亚毫米波段充分敞开窗口。氧和水汽对某些波长辐射的吸收,导致只能让另一些波长的辐射通过,或者说只是开了一些“小窗口”。地球对流层水汽含量越多,这些小窗口的透明度就越差。因此,毫米波天文台部设在海拔2000米以上,亚毫米波天文台则应在海拔4000米以上。   早期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口径都很小。一批口径13.7米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算是中等的了,现在仍在中国、美国、韩国、西班牙、巴西等国服役。当今最大的是日本野边山的45米口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工作波长为1毫米-1厘米。其主反射面由600块面板拼成,采用主动反射面系统,整个天线表面与理想抛物面相差仅约90微米。   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的建造更困难,因此天线口径都比较小。世上口径最大的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83年开始建造,1987年竣工,天线口径为15米,坐落在美国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上。它以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的名字命名,简称JCMT。其抛物面天线由276块金属面板组成,面板表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