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草专业村“裘变”
皮草专业村“裘变”
说起白云区钟落潭镇长腰岭村,就算许多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可能都不会有太深的印象。这个位于广州地理版图最北隅的小村庄,面积只有4.1平方公里,常住入口不到3000人。然而,超过30年的裘皮生产加工经历,让这座原本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式乡村成功实现了华丽变身,成为华南最大裘皮生产基地,其碎皮成衣占据全国八成以上份额,村集体收入是相邻村庄的近百倍。
村里知青 拉来香港皮草厂
在广从公路与京珠高速的交汇处,崭新的长腰岭村行政中心于路边有些老旧的房屋之中,显得格外耀眼。“机遇和命运,真的很难捉摸。”如今已是白云裘皮协会会长的曾泽伟,认为自己只是当年创业大潮中的幸运儿。19岁以前的曾泽伟,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高中毕业后,种好集体的土地,娶一房媳妇,好好过日子。老村委主任林伙新回忆,1979年以前的长腰岭,穷得镇上开大会点名,领导都常常忘记“长腰岭”的名字。那时候最好的村干部年收入是100多元钱,普通农户家孩子连上学的1.5元钱都交不起。
于是,在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包括长腰岭村在内的许多村子都在寻找新出路。幸运的是,村里那时有一名知青叫黄穗明,在村小学当老师。她父亲是当时广州商贸部门的领导干部,哥哥做外贸生意。在她的积极奔走和帮助下,香港的一家皮草加工厂在长腰岭时开设了分厂。“当时,我们很多人连具体干什么都不清楚。”在林伙新看来,正是当初这个看似有些盲目的举动打开了日后长腰岭村巨变的大门。
5年后,高中毕业的曾泽伟直接进厂当了工人。初入厂的他和几个同村兄弟,只能从最基本的水貂毛皮分拣干起,“一整天就是这么站在台桌前,长毛短毛分开拣,好毛次毛分开拣。”每天要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10点,下班后常常累得小腿浮肿,甚至连洗脸的力气也没有。不过,每月近100元的工资,却让曾泽伟看到了摆脱宿命的希望。
拼接加工 创出自主新品牌
然而,就在所有人为蒸蒸日上的好日子努力工作时,1989年,却传来工厂即将搬迁到深圳的消息。“那时候我在厂里已经做了几年了,撤厂的时候,已经是厂长了。”在众人眼中年轻有为的曾泽伟,第一次遭遇人生的重大挫折。“村里很多人最后选择跟着工厂去深圳打工,但我那个时候有家有口,已经不可能走了。”
厂子走了,站在空空的厂房前,曾泽伟萌生了自己接着干的念头。“在厂里的几年,全套的东西都已经学会”,从刚进厂的“虾米工”到最多时管理上千人的厂长,整个生产流程他全都熟悉。
与家人商量后,曾泽伟决定从碎料拼布的皮毛加工技术做起。1990年代初,他和两个兄弟带着几千元现金,满怀成大业做大事的豪情,坐上了去上海购买皮毛缝纫机的火车。当时的碎料价格是几元钱一公斤,将碎毛皮缝成褥片后,一张能卖100元钱。就靠着这种最原始的一针一线赚差价的方式,曾泽伟走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当村里出现第一批“创业人”后,一些远走深圳打工的老乡也陆续回来,并带回更优质的外围资源。慢慢地,曾泽伟等首批创业村民与香港更多的工厂和皮草商搭建了销售合作关系。长腰岭村的皮草加工也开始从最初的碎料拼接,逐渐发展到整皮加工、围巾制作甚至成衣制作。
1992-1993年,有着成衣制作经验的长腰岭村村民,开始在缤缤商场、海珠广场等旺地租赁档口,自己做起了终端销售。随着市场规范化的要求,1996-1997年,这些涉足终端零售的村民,前往工商局等注册登记。“雅美思达”、“美雪娇莲”、“梦罗娜”、“米雪”等正式成为长腰呤村人自己的裘皮商标品牌。
金融危机 白手起家重头来
就在长腰岭村皮草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时,一场经济风暴突如其来。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我们第一批出来做的人,好多人身家都已超过百万了”,然而就在经济最低谷的那一两年,家底还算厚实的曾泽伟几乎赔了个底朝天。“全部……家里面全部的钱,都放进去了,只能勉强支撑着。”
而很多家底并不厚实的村民,自办的工厂几乎一夜之间倒闭。危机前高价进的原料,好不容易加工完后根本就卖不出去,“原本1000多元的褥片,300~400元贱卖,都没有人收”。用曾泽伟的话说,那个时候,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不卖,放在仓库,冷冻皮毛所产生的电费、场地费也在不停地消耗着资金。另一方面,原材料提供商们根本不管市场行情,当初进货合同是1000元一件的,就算现在市场价格已经跌到只有200~300元,还是必须按照合同价付,这成为压垮长腰岭村众多加工厂的最后一根竹杠。
老村委主任林伙新证实,当年那一次欠下的债,到今天有些家庭还没有还清。
从那一年起,包括曾泽伟在内的很多村民又重新踏上白手起家的道路。
金融危机过去后,以浙江海宁、余姚为代表的裘皮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兴起。短短几年间,已经以极快的速度迅猛发展。面对竞争,长腰岭村仍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和香港那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