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压力容器设计1
第四章 压力容器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四章 压力容器设计 第二节 设计准则 安定状态和安定载荷 第四章 压力容器设计 第三节 常规设计——本章重点 4.3 常规设计 4.3.1 概述 4.3.2.3 设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例如:1. 元件金属温度为50 ℃ ,设计温度应为? 注意: 例题4-1 二.椭圆形封头 ⑴受内压(凹面受压)碟形封头 4.3.3 封头设计 4.3.3.3 平盖 封头的结构特性 小结: 图2-38 过程设备设计 4.3.3.2 锥壳 (a)无折边锥壳; (b)大端折边锥壳; (c)折边锥壳 图4-18 锥壳结构形式 锥壳小端:半顶角α≤45°,可采用无折边结构; α>45°,应采用带过渡段的折边结构。 转角半径rs:不小于封头小端内径Dis的5%,且不 小于该过渡段厚度的3倍。 半顶角α>60°:厚度按平盖计算,或应力分析方法。 结构设计要求 过程设备设计 强度: 受力:薄膜应力+边缘应力。 设计:分别计算锥壳厚度、锥壳大端和小端加强段厚度。 若考虑只有一种厚度时,取最大值。 4.3.3.2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由无力矩理论,最大薄膜应力为锥壳大端的周向应力σθ,即 一、受内压无折边锥壳 1.锥壳厚度 由第一强度理论和弹性失效设计准则,并取D=Dc+δccosα, 厚度计算式: (4-51) 式中 Dc—锥壳计算内直径,mm; δc—锥壳计算厚度,mm; α—锥壳半顶角,(°)。 注:当锥壳由同一半顶角的几 个不同厚度的锥壳段组成 时, Dc为各锥壳段大端 内直径。 4.3.3.2 锥壳 Dc与Di的关系:Dc——锥壳大端内直径,Di——锥壳封头大端内直径 无折边时,Di=Dc 过程设备设计 边缘应力具有自限性,最大应力限制在3[σ]t内。 按此条件求得的p/([σ]tφ)及α之间关系见图4-19。 (2) 锥壳大端 分析锥壳大端与筒体连接处,曲率突变; 两壳体经向内力不能完全平衡,产生横向推力; 边缘应力 无需加强:坐标点(p/([σ]tφ)、α)位于图中曲线上方,厚度仍按式(4-51) 需要加强:坐标点(p/([σ]tφ)、α)位于图中曲线下方,厚度计算(4-52): 4.3.3.2 锥壳 自限性就是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出现屈服流动而使应力降低。 过程设备设计 (2) 锥壳大端(续) 图4-19 确定锥壳大端连接处的加强图 4.3.3.2 锥壳 无需加强:坐标点(p/([σ]tφ)、α)位于图中曲线上方,厚度仍按式(4-51) 需要加强:坐标点(p/([σ]tφ)、α)位于图中曲线下方,厚度计算(4-52): 过程设备设计 (4-52) (2) 锥壳大端(续) 式中 Di—锥壳大端内直径,mm; Q—应力增值系数,由图4-20查取; δr—锥壳及其相邻圆筒体的加强段的计算厚度,mm。 注:锥壳加强段与筒体加强段应具有相同的厚度 加强段的厚度不得小于相连接的锥壳厚度 锥壳加强段的长度L1: 筒体加强段的长度L: 与大端相类似,参见文献[2]。 (3)锥壳小端 4.3.3.2 锥壳 图4-20 锥壳大端连接处的Q值 4.3.3.2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过程设备设计 (1)锥壳厚度:仍按式(4-51)计算。 (2)锥壳大端: 厚度按式(4-53)、(4-54)计算,并取较大值: 二、受内压折边锥壳 锥壳大端过渡段厚度: (4-53) 式中 K—系数,查表4-6(遇中间值时用内插法)。 与过渡段相接处锥壳厚度: (4-54) 式中 f—系数, 查表4-7(遇中间值时 用内插法); r—折边锥壳大端过渡段转角半径,mm。 4.3.3.2 锥壳 过程设备设计 0.5000 0.6337 0.7923 1.0000 1.1433 1.3500 60° 0.5000 0.6028 0.7249 0.8859 0.9980 1.1608 55° 0.5000 0.5804 0.6765 0.8045 0.8944 1.0270 50° 0.5000 0.5635 0.6402 0.7440 0.8181 0.9253 45° 0.5000 0.5506 0.6127 0.6981 0.7604 0.8547 40° 0.5000 0.5407 0.5914 0.662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