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中国古诗亭意象
试析中国古诗亭意象
内容摘要:亭作为中国古诗中一种独特之意象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蕴藉。不同类型的亭,诗人倾注了不同的情感和审美理想。本文通过对山水园林之亭,古迹之亭,长亭短亭等古诗歌常见亭意象的分析,揭示出亭意象所积淀的诗人的闲情哲思,评点历史忧国伤时,别愁思绪的人生感叹与审美理想。
关键词:古诗 亭 闲情哲思 优国伤时 别愁思绪
亭最早作为国防军用建筑,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多设于边疆要塞,用以监察敌情、传递烽火。到秦汉时为基层单位,众所周知,刘邦原为泗水亭长。同时《说文解字》释“亭”为“亭民所安也”,《释名》言“亭停也,人所停集”,可见亭也是一种供人休息的建筑。亭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审美功能,特别是受魏晋南北朝时玄学隐逸、登山临水之风气影响,亭的这种审美功能得到凸显。
意象是中国文论之特产。古人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言”,在立好象后“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蕴藉(《二十四诗品》),由此可见意象中蕴含着创作者之生命体验与人生情感。亭作为古诗中常见之意象,经历代文人情感之倾注,凝结了他们的人生情感与审美意蕴,有着多层次的文化内涵。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常见的山水园林之亭、古迹之亭、长亭短亭。归纳出亭意象所积淀之闲情哲思、忧国伤时、别愁思绪等人文内涵与审美情思。
一.山水园林之亭——闲情哲思
宋代陆游《秋雨初济徙门外有作》:“三十余年此结庐,客来不用笑迂疏。前身已预兰亭会,老眼曾窥禹穴书。浮瓮社醅香出屋,登场秋稼穗盈车。萧萧蓬鬓虽衰矣,追逐乡邻尚有余。”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越绝书》“勾践种兰渚山”,其名源于此。在王羲之前,兰亭的功用主要体现在传递公文、维系治安之用。而至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名士游山玩水于此,并由王羲之写下了著名之《兰亭集序》。由此之后兰亭名显于世,其审美功能逐渐凸显。《兰亭集序》在对兰亭清丽山水的描绘中表达了文人的闲情哲思,抒发了对人生之生与死的感慨。而在后世之古典诗歌中一出现兰亭则多指王羲之笔下之,且情感颇为相似。上文陆游之诗,借兰亭意象表现了作者在经历了人生之后的一种自然闲适的态度。而与《兰亭集序》所体现的悲情意识不同的是,诗人于此体现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陆游的另一首诗写到“新晴快上兰亭路,莫代春残始一殇”(初春记事二首)。读者可以看出陆游以兰亭给人们呈现出一种不为世事所拖累的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其对生命短暂之悲叹对王羲之笔下的兰亭之意是有所继承的。
除了兰亭之外,古诗中众多的山水园林之亭多蕴藉着诗人闲适的自然情感与人生哲思。如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云:“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沧浪亭是苏舜钦的私家园林,作者在游自家园林中表现了文人雅士自然直情趣。同样《皎然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夜凉喜无讼,霁色摇闲情。暑退不因雨,陶家风自清。凝弦停片景,发咏静秋声。何事禅中隐,诗题忽记名”,诗中之“喜无讼”与“闲情”均已小亭之景而表现,可见“小亭”是诗人闲情逸致之代言,同时读者也可以看出其佛禅之空灵,超然之境界。另外韩偓《南亭》:“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读者知道亭是一种四面无墙之建筑,如此便更眼界开阔亲近自然。文中诗人坐于“似僧院”的南亭,四面之景呈现与眼中,空气清新,山色明丽,闲读“先贤传”,兴来弹素琴,表现出诗人对一种超然的生活之追求,当然闲情逸致也见其中。
由此可见对自然山水园林之亭,诗人多取其审美功用,而以写亭来抒发诗人之自然闲适之感与人生追求尤为凸显。
二.古亭记忆——评点历史、忧国伤时
(一)乌江古亭——评点历史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乌江浦,古为渡口,秦汉为亭驿并设亭长。其因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于此兵败自尽,而闻名古今。故后世诗人一提及乌江亭便联想到这一史实。杜牧在《题乌江亭》中认为胜败是兵家之常事,项羽作为一个男子汉,就应当具有忍辱负重的男人品质。并且项羽在当时就应该过江东,江东故里有大量有识之士,说不定可以帮助项王卷土重来,东山再起。但历史是不容更改的,项羽最终没能过江东,诗人对此未免有丝叹惋之意。
而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则认为即便是项羽过江而东,但大局已定,且厌倦了战火的江东子弟是不会为项羽卷土从来的,表达了与杜牧不一样的见解。胡宏在《项王》一诗中写道:“快战马知霸术疏,乌江亭上独欷嘘。万人三尺俱无用,可惜当年不读书。”胡宏认为项羽有勇有无谋,最终败于乌江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