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病案讨论课件
二诊(2001-02-15):肝区偶有疼痛,腹不胀,齿衄未发,小便微黄,仍不耐劳累,纳谷欠香,舌苔薄黄腻,舌质暗紫,稍有齿印,脉细弦滑,复查肝功能示:γ-GT83.2U/L,白/球蛋白比值升为1.4。乃从正虚瘀结立方。 生黄芪20g、党参12g、焦白术10g、炙鳖甲(先煎)15g、枸杞子10g、炙鸡金10g、醋柴胡5g、赤芍10g、牡丹皮10g丹参15g、郁金10g、土鳖虫5g、茜草15g、炒苍术15g、厚朴5g、煨草果仁5g、虎杖15g、苦参10g、田基黄20g、老鹳草15g、青皮6g、陈皮6g、另加用鳖甲煎丸5g,1日2次。 例3、周仲瑛教授医案 三诊(2001-07-27):肝区未再疼痛,疲劳感消失,体重增加3kg,手掌鱼际红赤减淡,胸背部蜘蛛痣已不明显,查肝功能已恢复正常,HBsAg(+)。上方稍事加减,嘱继续治疗,注意调摄以巩固疗效,精神、体力均佳,能够从事日常科研工作。 按语:该患者系慢性肝炎久病,湿热疫毒之邪消残正气,导致正虚瘀结而发为癥积痼疾,治疗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肝区痛、腹胀、齿衄、尿黄有泡沫、晨起口苦、手掌鱼际红赤、胸背部有蜘蛛痣、舌苔淡黄腻、舌质暗紫、脉细弦数等湿热疫毒瘀郁证为主,故治疗时以清化为主,仅稍加疏肝运脾之品。俟湿热疫毒瘀郁症状减轻; 第二阶段,投以黄芪、党参、白术、枸杞子等扶正, 例3、周仲瑛教授医案 鳖甲、鸡内金、赤芍、牡丹皮、丹参、郁金、土鳖虫、茜草等化瘀消癥,苍术、厚朴、草果、虎杖、苦参、田基黄、老鹳草、青皮、陈皮等健脾燥湿、清化湿热疫毒,并加用鳖甲煎丸缓图痼疾,最终取得较好疗效。 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表现为湿热、瘀热郁结证候,如胁痛、腹胀、口苦、齿衄、纳差、血痣缕缕、苔黄腻、舌有齿瘀、脉弦数等。但毕竟病延日久,邪毒灼伤正气,除见肝脾受伤外,尚有阴分被耗之势,如形瘦、脉细等表现可知。因此,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在清化瘀毒以祛邪,兼顾调和肝脾,少佐旱莲草既能疗齿衄,又兼顾滋阴,且不恋邪;第二阶段重在益气养阴、软坚化瘀,除用参芪术外,尚重用鳖甲、枸杞子、土鳖虫和鳖甲煎丸等药,兼顾清化余邪。从疗效来看这种思路是正确的,体现了中医治疗复杂性疾病的阶段性和灵活性。 例3、周仲瑛教授医案 例4、周仲瑛教授医案 黄某某,男,36岁。于2007-3-21初诊。 原有精神分裂症病史,时有发作。6周前因“黄疸进行性加重”在XX西医院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度肝炎,精神分裂症”,住院后经保肝、退黄、对症支持等治疗(具体用药不详)40多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故外出转求中医治疗。刻下:面目俱黄,色泽如金,懒言少语,反应迟钝,纳差,肝区胀痛,腹有胀感,大便干结,2日一行,尿色深黄,偶有鼻衄,苔黄薄腻质偏红,脉弦滑数。近日肝功能检查结果为:TBIL515.9μmol/L,DBIL266.8μmol/L,ALT454.4u/L,AST341.7u/L,ALP160.1u/L,GGT59.9u/L,G24g/L,TG2.94mmol/L。 中医诊断为:急黄、癫病,乃由湿热瘀毒久郁,瘀热发黄、瘀热阻窍并重。病情危重,姑予清化湿热、凉血通瘀法,药用:生大黄9g后下,芒硝4g分冲,桃仁9g,茵陈20g,黑山栀10g,鸡骨草20g,水牛角片15g先,赤芍10g,丹皮10g,生地15g,垂盆草50g,白茅根15g,广郁金10g,水煎服,1剂/日。 例4、周仲瑛教授医案 二诊2007-3-30: 药后精神好转,肝区痛胀减轻,面目黄染减退,腹不胀,尿黄,大便干结,食纳稍好,夜寐尚安,苔薄黄质红,脉濡滑数。复查肝功能:TBIL170.5μmol/L,DBIL89.7μmol/L,AST152.7u/L,ALT80.1u/L,GGT:91。6u/L。药已中的,继续清化瘀热,药用:原方改生大黄10g,芒硝5g,加熟大黄6g,苦参10g,田基黄20g,车前子12g包,梗通草5g,水煎服,1剂/日。 例4、周仲瑛教授医案 三诊2007-4-20:面目黄色较淡,但多油垢、痤疮,口干不欲饮,苔薄黄腻质暗红,脉濡滑。复查肝功:TBIL106.8μmol/L,DBIL87.2μmol/L,ALT74u/L,AST145u/L,ALP185u/L,GGT221u/L,TG3.31mmol/L。药用:生大黄12g后,熟大黄9g,芒硝6g分冲,桃仁10g,茵陈20g,黑山栀10g,鸡骨草25g,水牛角片15g先,赤芍12g,丹皮10g,大生地15g,垂盆草50g,苦参10g,田基黄20g,马鞭草15g,黄柏10g,白茅根15g,车前子12g包,水煎服,1剂/日。 例4、周仲瑛教授医案 四诊2007-5-30上药服用至今精神表情稳定,仅来见有胸背散发痤疮,瘙痒明显,大便偏烂,日1-2次,尿黄,胁痛、腹胀不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