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知识分子身份式微
论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知识分子身份式微
摘要:乡村教师之于乡村的知识分子身份,随着现代文明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而日渐式微:其“知识者”角色正在弱化,其“文化人”身份正在消失,其“政治精英”地位正在旁落;他们在追逐与城市教师趋同的专业化过程中,其创造力、判断力与反思力等均在发生全面退化。帮助乡村教师回归内心,融入生活,回归乡土,是回归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与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关键词:乡村教师;知识分子;回归内心;回归乡土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052-05
伴随着现代文明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乡村教师似乎在潜移默化中正在拔除其生存之根,日渐丧失其在公共生活中的知识分子身份,退出传统的农村社会舞台。他们的创造力、判断力与反思力正被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宰制而日益退化。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旨在唤醒广泛的社会心理认同,重拾乡村教师的公共意识,寻求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并同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这对于乡村教育、乡村人与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意义。
一
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乡村教师在乡村社会中拥有独特的社会地位,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建设,其价值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心理认同,从而也使自己具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与文化凝聚力。然而,现代文明与教师专业化使乡村教师逐渐退出乡村社会的历史舞台,他们之于乡村的知识分子身份日渐式微。
1.“知识者”角色正在弱化
在乡村的社会结构中,农耕文明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脑力劳动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了唯一拥有知识分子地位的特殊群体。除了他们,在农村没有如此庞大的以知识为工作内容的知识分子群体。因此,无论是传统乡村社会的塾师阶层的蒙师,还是现代乡村学校的专业性教师,他们凭借自己的知识资源,顺理成章地承担了乡村社会中的“知识者”角色。
然而,现代化的狂澜使乡村教师的发展问题被孤立为一个纯粹的专业性问题,并被卷入一个超越他们传统经验所能理解的,与城市教师无差别的专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师的存在呈现为象征性、区隔性、原子性”等特征。即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全局限于主体外部的技术力量设计的范畴之中,乡村教师的责任、权利、义务、意识与行动被局限在与专业性有关的事件上,具有浓烈的强制与规训的意味。因此,他们放弃了自身生存环境的根基,也放弃了知识分子所应有的自由、独立与标新立异的机会。
而且,拟像时代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大量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途径与渠道铺天盖地而来,对他们作为“知识者”的地位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冲击。乡村教师不得不从“乡村社会的中心”游离出来,追赶现代社会对乡村教师提出的不断提高的专业化目标。他们仿佛被迫从乡土文化的肌体中撕裂出来,其生存方式日益和传统的一切发生异化,导致了自身与本土文化的疏离,或者说与民族深厚文化根基的疏离,最终导致了乡村教师民族文化精神的普遍缺损。
2.“文化人”的身份正在消失
“20世纪伟大思想家卡西尔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符号又是‘通向文化之路’的表现形式,并成为文化的具体内容。”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依附于某种文化生存和发展,带有特殊的文化色彩,可以说人是文化的体现与表征,是文化的一种符号。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的一员,与乡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古代的塾师,他们向学生传授伦理道德与教化,虽然是科举预备教育的初衷,但同时也是淳朴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家塾”、“族学”、“社学”等灵活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迎合了乡村地理的特点和田间日常生活需要,与乡村生活和谐自然地融为了一体。大多乡村教师都熟谙乡村习俗与民间礼仪,在乡间一些日常或非常的事态发生时,乡村教师往往成了乡民求助的对象。“像给小孩子起个高雅显达的名字,给在外头混事的丈夫年终写封信。说句平安、抱个喜,立张契约,检读由单(内写完粮的数目),填张借单,订张合同,起篇卜文,看个好日子,合合婚,择个时辰,写张表文。”这些需要依赖于文字的乡间事务都成了乡村教师的业余工作。因此,乡村教师在历史上一度与乡土社会有着良好互动,成为乡村文化的代言人,具有乡村文化的符号特征。
然而,现代文明创造了一个单一的理性世界,不断吸引人类离群索居,切断自己与现实的屡屡联系,让人在混沌之中追求一个无法自控的目标。70年前陶行知先生就大声疾呼:“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叫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他叫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乡村教师的话语并不针对乡村生活,而是自身生存环境之外的现代化语境,其在无意中成了学生远离乡村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22.7 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选填压轴专项训练(30道)(解析版).pdf VIP
-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1.新版历年全国高考英语高频词汇必备表汇总打印版.docx
-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3部分:金属矿山.pdf VIP
- 〖地 理〗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docx VIP
- 《物理学发展史》课件.ppt VIP
- 《物理学的发展史》课件.docx VIP
- 2026秋季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含解析.pdf VIP
- 美国特色介绍.pptx VIP
文档评论(0)